欢迎来到 农民合作社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三农资讯 > 大新县福隆乡平良村那逐屯推进乡村振兴见闻

大新县福隆乡平良村那逐屯推进乡村振兴见闻

发布时间:2022-07-30作者:佚名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那逐屯一角

  “旱改水”,百亩旱地变良田;

  “稻菜轮作”,冬闲田变增收田;

  产业发展有活力,村容村貌换新颜;

  ……

  近年来,大新县福隆乡平良村那逐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好产业发展,加快乡村风貌建设,培育文明乡风,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绘就“产业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收入、村容村貌有看点”的新画卷。

  

  产业发展注活力

  

  在那逐屯便民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前面,那逐屯、板仲屯和那坡屯有200余亩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地块种植着大片水稻,绿油油的秧苗长势喜人,勾勒着稻田好光景。村民马大新感慨地说:“实施‘旱改水’工程后,农田变得好看了,稻谷产量也高了,真是好啊!”

  

  那逐屯共52户193人,全屯耕地面积104.29亩,人均耕地面积少。实施旱改水项目以前,该屯水田分布零散、高低落差大,缺少灌溉条件。

  

  2020年,那逐屯通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旱改水项目后,水田得到有效整合。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灌溉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外加那逐屯地理优势,一年四季均有山泉水流进水田,水稻产量连年攀升。

  

  “旱改水项目向村民租赁水田,每年村民可以获得每亩1000元的租金。此外,水稻种植期间需要管护,为村民提供了另一条增收途径。”平良村党总支部书记韦志胜说。

  

  据韦志胜介绍,旱改水项目的水稻一年一熟,为提高水田利用率,那逐屯利用旱改水项目的冬闲田种植白萝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我们种植的萝卜通过农户认领地块进行管护,丰收后由村级经联社进行统一销售。”韦志胜说,每年企业或个人争相前来认购那逐萝卜。今年以来,该屯萝卜收获12万余斤,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8.13万元,实现农户和村级集体经济双赢。

  

  美丽乡村展“颜值”

  

  走在那逐屯,屋舍俨然,白墙黛瓦,屯内硬化道路干净平坦,太阳能路灯、篮球场等基础设施完善,一幅环境优美、村庄整洁、设施齐全的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那逐屯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宜居乡村建设,结合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拆除危房及残垣断壁12处、烂圈烂舍15处,清理柴草垃圾15吨,乡村风貌得到明显提升。

  

  屋面换瓦6300平方米,立面改造13000平方米,规划建设休闲步道300米、花园广场500平方米……同时,该屯还通过争取“旱改水”项目反哺资金、群众投工投劳、乡贤捐赠等方式,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发展融合推进,不断“刷新”乡村“颜值”。

  

  “下一步,屯里将改造屯史馆,增设红色教育基地、读书角等学习新阵地,让村民深入了解老一辈人的奋斗史,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继往开来、努力拼搏,把家乡建设得更好。”韦志胜说。

  

  集体经济借势“破茧”

  

  在那逐屯入口左侧,有一片5亩大的水塘。池水清澈见底,一群鸭子在水面上闲游,鱼儿、虾儿在水底怡然自得,山间泉水流入池塘,再经环屯沟渠流进旱改水田。

  

  “池塘的鱼由山泉水养大,肉质细腻,口感鲜美清甜,崇左以及南宁、百色等地都有人慕名前来采购,十分畅销。”韦志胜说,村里正在谋划发展山泉水养鱼产业,扩大养殖规模,做活“鱼”文章,以“经联社+农户”的模式,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以前,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靠外出务工以及零散的种养,集体经济几乎没有创收途径。”那逐屯支部书记许青梅说,借助冬闲田萝卜产业、泉水养鱼产业,探索出了“经联社+公司+农户”模式,集体经济才得以借势“破茧”,在激活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的同时让村民搭上了致富顺风车。

  

  “旱改水”使百亩旱地变良田,“稻菜轮作”使冬闲田变增收田,那逐屯激活内生动力,盘活土地资源,发展产业,寻求破解“空壳村”的有效路径,实现集体经济从无到有,走出了一条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cz/t1286216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