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农民合作社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三农资讯 > 2021年广西中药材绿色发展讲坛在贵港市举办

2021年广西中药材绿色发展讲坛在贵港市举办

发布时间:2021-12-23作者:佚名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12月20日上午,2021年广西中药材绿色发展讲坛在贵港市城区举办。广西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广西农学会理事长郭绪全,广西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何求,贵港市委常委、副市长杨绍丽出席讲坛并致辞。会议由贵港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陈日清主持。

  何求指出,中医药、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的中医药科学基础。

  何求强调,希望科协系统搭建好正常学术交流平台,把前沿科技成果导入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贯彻实施创新系统发展战略,通过举办服务产业的学术交流活动,让科学家和企业家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发挥科技牵线搭桥的作用,既指导企业找准技术需求,又为企业找到大企业,更好地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利用为党干事创业的热情,在大健康背景下推动中药产业技术提升,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科技支撑,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企业车间,深入田间地头。希望贵港市各级政府加强顶层设计,积极开展标准化生产四大建设,推进中药材生产产业化发展。希望企业通过平台积极构建与专家学者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合作解决多项技术难题,从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促进专家学者科研成果转化,实现效益。

  杨绍丽表示,贵港市将以举办2021年广西中药材绿色发展讲坛为契机,坚持以服务人民健康为中心,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在产业扩量提质上下功夫、在延链补链上下功夫、在持续发展上下功夫,因地制宜,精心谋划,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加强与各级学会和研发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和产学研用一体化,大力推动中药材规模化发展和品牌升级,切实在实践中创新、在保护中传承,发掘好、发展好中医药产业,为推进健康贵港建设和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广西植物研究所与贵港市农学会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

  会议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剑平作了题为“面向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综合集成技术研发与典型示范”的主旨报告,广西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月圆就中药材发展作了《药食两用植物来源的功能物质及大健康产品开发》的专题报告。

  贵港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常见的中药材有359种,广西“桂十味”道地药材在贵港普遍种植,且药材品质佳、疗效好,平南县六陈镇生产的肉桂有“官桂”美誉。近年来,贵港市深入贯彻落实全区中医药大会精神,坚持突出特色、促进融合,持续推动全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产业扩量提质迈上新台阶。2021年,全市中药材种植覆盖62.2%的乡镇,面积52万亩、产量13万吨、产值25亿元,其中穿心莲4.14万亩、产量1.4万吨,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种植肉桂20万亩、八角10万亩,泽泻、葛根、天冬等上万亩。打造标准化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68个,其中300亩以上连片基地53个、面积7万亩。二是产品流通迈入新阶段。全市中药材加工企业年均加工销售量3万多吨,其中穿心莲年均加工销售量超1.5万吨,主要销往广东、重庆、四川、湖北、海南、天津等地。年产穿心莲种子50吨以上,占全国供应量90%以上。三是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效,打造了一批中药材优势品牌,肉桂、八角、龙眼肉(桂圆)、山药、穿心莲、粉葛、天冬、五指毛桃等作为贵港主产药材,获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农业农村厅等八厅局联合遴选“桂十味”及广西区域特色药材。白石山铁皮石斛、平南石硖龙眼、金田淮山获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登记,其中:平南石硖龙眼的龙眼肉(桂圆)位列“桂十味”之一。四是产品深加工取得新突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成功引进修正药业等一批知名深加工企业。扶持源安堂等一批中药材深加工企业健康发展,延伸拓宽重点药材品种产业链,提升中药材加工增值能力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有力推动贵港中药材产业深加工领域纵深发展。目前全市共有中药材加工企业20多家,加工作坊180多家,年加工中药材3万多吨、产值超10亿元。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gg/t1100076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