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农民合作社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三农资讯 > 全链突围 内江黑猪冲刺百亿目标

全链突围 内江黑猪冲刺百亿目标

发布时间:2025-10-14作者:佚名 来源: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裴玉松

  10月12日,记者来到内江市市中区永安镇尚腾新村的“内江黑猪小寨”,只见一排排中式建筑风格的生猪养殖场四周,被葱郁的牧草包围着。而除了养殖场,这里还涵盖了祖代场、保种场、扩繁场、饲草种植区等区域。

  作为“中国四大名猪”之一、我省首个纳入“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品种”目录的地方猪种,内江黑猪正以全产业链思路突围,奋力打造“百亿产业”。近日,记者走进当地生产、加工一线和科研院所寻找答案。

  供给端控品质

  福利养殖+制定标准

  近日,内江黑猪黑山羊产业发展大会在内江市威远县举行。会场外以内江黑猪肉为食材的烧烤串、腊肉、香肠等特色美食,吸引了“好吃嘴儿”们驻足品鉴。“内江黑猪具有肉质鲜美、口感细嫩香糯、回味浓郁等优点,及体型壮、抗逆强等特质。”内江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济兵现场推介。

  好品质是唤醒消费者味蕾的基础。内江黑猪肉如何把控品质?“我们基地的生产理念、运行模式等,都是围绕提升内江黑猪肉品质这一目标落子布局的。”四川恒通动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亮介绍。作为深耕内江本土的链主企业,该公司在内江黑猪产业中扮演着“探路者”角色,将福利养殖、无抗养殖等先进理念融入产业发展中。

  “我们对标别墅修建标准,修建了供黑猪使用的产房、卧室、游泳池、运动场等建筑,同时以种养循环理念实现粪污的有效消纳。”郭亮团队认为,黑猪只有住得好、吃得好、长得好,品质才有保障。

  制定标准,是把控品质的另一抓手。目前,该公司已建立了15项内江黑猪养殖标准,涉及血统本土化、300天慢养化、育肥过程无抗化等。

  “四川还没有出台一部地方黑猪团体标准,内江黑猪的探索将为我省地方黑猪产业提供有益参考。”省畜科院党委书记何志平评价。

  流通端塑品牌

  生鲜连锁+文旅融合

  10月9日上午8点多,位于成都市成华区、金牛区等地的“云顶土内江黑猪肉”摊位前人头攒动。“内江黑猪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很多顾客都是我的回头客。”不到两年时间,店主刘亚莉以加盟的方式在成都开了5家内江黑猪肉生鲜连锁店。面对众多黑猪品牌,消费者如何选择?以加盟形式开设生鲜连锁店,是内江黑猪提升品牌辨识度的重要抓手。

  早在2023年,内江便尝试以生鲜连锁店的模式提升内江黑猪的知名度,帮助消费者更直观地认知、更方便地购买黑猪肉。内江正加速让“百城千店”在省内外落地开花。

  将促进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也是内江黑猪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朱砺提出,可将内江黑猪与无花果等特色资源叠加,打造一个具有辨识度的特色产业标杆。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斌则认为,需要讲清楚产业背后的文化故事。专家们还提出了建设主题餐厅、产业融合主题公园、科普文化馆等畅想,推动内江黑猪与餐饮、旅游实现深度融合。

  全链条建生态

  补链强链+产业富民

  10月10日下午,走进位于内江市市中区凌家镇的内江甜味食品产业园,两处施工现场引起了记者注意。一处是年屠宰200万头内江黑猪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另一处是30万吨地缘性粮食副产物、食药同源无抗饲粮加工中心。内江市市中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史良艳告诉记者,未来,这些项目将有望补齐内江黑猪全产业链短板,有效解决产业碎片化问题、提升产业附加值。

  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作华认为,内江黑猪等地方特色产业,需要围绕科技赋能、种养循环等做文章,打通从土地到餐桌再回到土地的绿色产业闭环。无论是全产业链思维还是构建产业生态,内江黑猪产业希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9月中旬,内江市印发了《内江市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用好内江黑猪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带动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就业。依托前期实施的“百村百万”联农助农计划等相关举措,内江市正不断促进农民增收。该计划采用订单饲养模式,可解决养殖户在饲养、防疫、销售等方面的顾虑。内江市市中区养殖户董云才加入该计划7年多了,基地年出栏2000头内江黑猪、每头生猪可获利400多元。他告诉记者,按照要求饲养就不愁销路,不少朋友也想加入进来。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0/2025/10/14/a252a408c58a4a12a9d1266e23cf5cf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