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农民合作社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合作社之窗 > 盐碱地治理合作再添动力 闽宁政校携手共植“援宁之花”

盐碱地治理合作再添动力 闽宁政校携手共植“援宁之花”

发布时间:2023-11-12作者:佚名 来源: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近年来,为解决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罗山东麓韦州镇甘沟村多亩重度盐碱地撂荒问题,莆田援宁同心工作队在去年10月便积极对接莆田学院,充分借助高校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开展政校科研协作,守住耕地红线。

  

  课题组在试验区进行调研(莆田学院生态修复课题组供图)

  今年9月,莆田学院生态修复课题组中的三名组员再次前往同心县韦州镇,与当地政府联合对甘沟村盐碱地治理试验项目进行测产。“目前这些收成基本达到我们的预期,碱蓬、湖南稷子作为牧草,油葵用来榨油为当地农民带来效益。”莆田学院项目负责人王春花博士表示,“我一直以来都在关注盐碱地修复领域,但在今年三月份刚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我只能想到一句俗话‘满眼一片白茫茫,寸草不生碱圪梁’。”

  “这里的盐碱化成因很复杂,最主要的原因是土壤本身含盐量就高,西北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再加上地势低洼,土壤存在隔水层等多种原因,就造成了土地大面积重度盐碱化。”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许荔仙多次走访同心县水务局、农业农村局以及当地农民后得知。

  今年2月,莆田学院副校长刘明华带队前往现场进行第一次调研,采集了土壤样本带回学校实验室,并成立生态修复课题组对其展开研究。据了解,生态修复课题组共12人,其中8人为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博士。课题组对带回的土壤样本进行了初步研究,为下一步行动确定方向。

  今年3月,生态修复课题组赶赴同心县韦州镇甘沟村进行第二次分区分层精准采样,分别在不同区域采取表层、30厘米、50厘米、100厘米土壤样品100个,甜水河及排水沟水样4个。这为4月实施第一期200亩重度盐碱地土壤改良研究与作物种植研究提供了充足样本。同月,韦州镇人民政府与莆田学院在甘沟村成立了莆田学院生态环保硕士研究生工作站。

  课题组在调研过程中多次尝试不同的作物选择和治理方案,不断进行修改和改进,以追求最佳结果。最终,根据土壤的检测结果,课题组确定了三种适合盐碱地的目标作物——油葵、湖南稷子和碱蓬,并探索了共计12种不同的盐碱地治理方法和措施。经过比对实验和严谨论证,最终研发了两种最适合的改良剂,用以深度改良土壤,在6月初开始下地进行作物种植。

  通过连续有效的土壤改良,8月作物茁壮成长,整个试验区盐碱地治理初见成效。9月测产达到基本预期目标,既提高农民收入,又改善了村居生态环境。

  据悉,同心县委副书记、副县长林俊杰于今年9月成为第二任援宁同心工作队队长,他将接过第一任队长谢长征手中的接力棒,促成下一步同心县政府和莆田学院双方继续加大科研协作的力度和深度。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nynct.fujian.gov.cn/xxgk/gzdt/qsnyxxlb/pt/202311/t20231106_6291241.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