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中农时代-农民HZS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合作社之窗 > 关于印发2021年全省园艺工作要点的通知

关于印发2021年全省园艺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12-03作者:佚名 来源: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陕西省园艺技术工作站

  关于印发2021年全省园艺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设区市园艺(蔬菜、蚕桑、果菜、农技、茶叶)站(中心、办),杨陵区果菜局,韩城市设施服务中心:

  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省站研究制定了《2021年全省园艺工作要点》,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和有关实施项目,制定有效措施,切实抓好落实,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做出积极贡献。

  

   陕西省园艺技术工作站

   2021年3月5日

  

  2021年全省园艺工作要点

  

  2021年全省园艺工作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陕视察重要讲话及中央1号文件精神,围绕全省农业农村会议要求及年度农业重点工作安排,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园艺产业提质增效和保供增收为目标,坚持“调优结构、提质增效、促农增收”的总体思路,全力推进园艺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一、扎实推进以蔬菜为主的现代设施农业转型升级

  1.紧盯目标任务,抓好生产发展。按照“稳露地、优设施、提质量、增效益、保供给”的思路,立足资源环境,突出地域特色,大力发展设施蔬菜、设施食用菌、设施水果和高山冷凉蔬菜。确保全省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760万亩以上,总产1850万吨以上,食用菌总产达到130万吨,产值达到100亿元。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突出农机农艺融合发展,提升生产效率和产业效益,调优产业结构,满足市场周年均衡供应需求,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2.突出重点,推动设施农业转型升级。以“3+X”工程项目为抓手,以技术引领、智能示范、高质高效为目标,推进现代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省级抓示范、市县扩规模”,推进城市保供基地建设,提升反季节蔬菜供应能力。关中地区以优化提升设施装备水平为重点,促进提质增效;陕南、陕北以扩大城市近郊设施基地建设为重点,提高自给率;依托资源禀赋,发展设施食用菌;老旧设施基地实施“三改一提”,即改造棚型、改良土壤、改灌溉用水和方式、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实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3.围绕绿色高质高效发展,强化技术示范与服务。发挥各级蔬菜技术单位主力军作用,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培育一批技术骨干和职业菜农、菇农,提高从业者技术水平;发挥省级设施农业核心专家组、省蔬菜和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优势,做好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制定完善蔬菜绿色生产标准,强化病虫害绿色防控、循环农业等农业生产规范,推进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支持科技创新,应用现代前沿科技,开展智慧农业示范,促进高质高效农业发展,提升现代化水平。

  4.加强信息监测预警,促进产销对接。按照农业农村部和省农业农村厅对蔬菜、食用菌、西甜瓜及设施农业等经济作物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工作的要求,积极配合做好国家级信息监测预警方面工作,强化对市县各级信息员的培训,加强技术支持和系统平台服务指导,及时高质量完成有关信息报送工作;完善我省蔬菜生产信息监测体系,不断提升信息监测质量水平,适时编发产销信息简报,引导产销衔接和产品顺畅销售,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二、深入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

  5.加强示范引领,建设标准生态茶园。以《陕西省茶叶标准化示范园建设规范》为依据,推广以陕茶1号为主的优良茶树品种,引进和建设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创建一批省级高标准茶叶示范园。以改土、改园、改种和改管理等技术为抓手,多措并举推进低产茶园改造。选择7个茶叶生产大县开展优势特色茶产业集群试点,试点县要健全组织,创新机制,要素集聚,功能互补,切实做到综合效益大提高,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6.完善标准体系,切实提高茶叶品质。坚持“做优绿茶,做大茯茶、做靓红茶”的发展目标,提高绿茶效益,稳步扩大红茶、白茶等茶类生产,提高夏秋茶的综合开发,引进和推广新型茶品,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以黑毛茶、红茶等产品为主,促进经营主体,开展清洁化、标准化生产,健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组织各市开展陕茶质量品质评价,以省级绿茶、红茶等茶类制作竞赛为载体,提高从业人员制茶技能,提升我省茶叶产品质量。

  7.强化科技创新,提升单位茶园效益。以“强技术、抓示范、带队伍”为指引,针对我省茶产业发展瓶颈问题,在技术引进、产品创新和标准制订等方面,组织和联合各市技术单位、有关院校和技术体系、茶企,选择2-3个技术难点,开展攻关突破,提高茶的附加值和深加工,形成技术集成规模效益。同时,积极开展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带动茶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强新技术培训,提高科技人员技能,依靠科技提高茶叶发展水平。

  8.推进品牌建设,扩大陕茶营销份额。各市要加强省内茶企间的合作,以合力建设区域公共品牌,促进市内、省内群众对陕西茶叶品牌的认知度,扩大和占领省内消费市场份额,辐射带动西北和华北地区市场。在春茶生产和销售的关键时刻,组织媒体、茶企等,利用各类展销平台加强陕茶宣传推介,提高消费者认可度。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参加省内外茶叶展销活动,创新营销运营模式,开展省内外合作,拓宽陕茶营销市场。

  三、加强蚕桑产业安全生产

  9.加强蚕种管理,保障蚕桑生产安全。严格落实农业农村部《蚕种管理办法》和蚕种检验有关规定,抓好一代杂交种及原种春秋两季蚕种母蛾集中检疫工作,科学制定抽样计划,做好一代杂交种及原种蚕种质量抽查,确保出库蚕种检疫合格率达100%。严格落实蚕种生产管理制度,蚕种生产单位要严把生产技术措施落实,确保蚕种生产的质量安全。蚕种管理部门要加大对蚕种质量和经营的监管力度,保证蚕种有序经营,杜绝不合格蚕种流入市场,严厉打击无证经营现象和扰乱蚕种市场的违法行为。

  10.强化模式创新,促进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陕南蚕桑主产区开展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蚕桑生产示范,建设工厂化养蚕设施,开展家蚕、桑叶资源综合利用及产品开发。加大桑园套种、桑园养殖、桑枝食用菌开发,促进立体循环农业发展,加大桑叶加工和丝制产品开发,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价值链。

  11.创新技术服务,加快蚕桑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以“绿色、省力、节本、高效”为核心,充分发挥新品种增产增效优势,开展标准化密植桑园建设和低产桑园改造,加快优良蚕品种的更新换代,全面实现桑、蚕品种良种化。大力推广大蚕省力化饲养和免除沙技术,延长小蚕共育时间,推进桑园管理、采收机械化水平,加快农机农艺融合,推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广新型优良簇具,重点抓好纸板方格簇技术推广和自动上簇技术应用工作,努力提高蚕茧品质,为缫丝企业提供量多质优蚕茧。

  四、推动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稳步发展

  12.加强种苗基地建设,推动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陕西省道地药材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意见》,围绕我省道地中药材、特色药材、优势药品打造“秦药”品牌,在道地中药材产区建设8个道地中药材种苗基地,推动中药材种植绿色、标准化;启动《陕西道地药材栽培技术》编制,加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推广,推动中药材高质量发展;

  13.加强优势品种推广,稳步扩大产业规模。充分利用魔芋产业林下种植优势,在陕南三市推广以安魔128为主的魔芋新品种,建设6个魔芋种芋基地,稳步扩大魔芋生产面积;联合科研单位,积极攻关魔芋病害防控技术,加强魔芋产业延生链条开发,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14.加强技术支撑,推动花卉产业发展。围绕设施农业发展,发展城市近郊花卉生产,以鲜切花为重点,依托科研院所,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加强技术支撑和人员培训,提升花卉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yycs4457/20210317/975356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