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农民合作社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三农资讯 > 扶绥县“党建融”模式赋能乡村振兴

扶绥县“党建融”模式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07-14作者:佚名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今年以来,扶绥县积极探索“党建融”模式,推动党建融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乡村振兴“聚力赋能”。

  

  党建融产业政策衔接,巩固产业成果更“甜”。扶绥县把党建引领产业振兴作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形成“政策矩阵”。紧盯财政投入政策落地“不缩水”,用好各级衔接资金7768万元,用于扶持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产业以奖代补政策申报“不掉线”,有序推进第一批适合条件的脱贫户(含监测户)申报产业奖补项目,目前,有851户申报奖补金额211万元。落实新型群众主体政策帮扶“不断档”,在安置小区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物业服务中心等9个中心,开展物流仓储、农资市场、超市联营等10个搬迁后续产业项目,配套建设商铺240间供搬迁群众租赁自主经营,提升群众获得感。

  

  党建融组织力量衔接,筑牢组织体系更“紧”。扶绥县压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责任链”,架好“组织网”,印发《扶绥县2022年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各级“一把手”负责制,细化6大类23项,注重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回头看”落实情况,强化结果在年度绩效、选拔任用、评先评优、问责追责的运用。将选优配强驻村“尖兵”作为夯实基本组织、配强基本队伍的重要措施,在全市率先完成龙头乡林旺村、新宁镇塘岸村等19个全区乡村振兴重点村选派任务。同时,以正向激励调动驻村干部积极性,全县32名驻村工作队员获得2021年度考核优秀,发放广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荣誉证书780本。

  

  党建融人才机制衔接,打造人才洼地更“活”。扶绥县深度推进基层党建与乡土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打造“人才洼地”。实行乡土人才“书记项目”,搭建人才工作与高校院所、企业三方合作平台,建成县域内10所高校、8个科研站、6个研发中心,培育规上企业160家,提供就业岗位5万个。建立全县乡村动态人才服务信息数据库,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各类技能培训20期3560人次,培育“技术能手”2500人。完善向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倾斜的职务、职称、工资待遇政策,抓紧研究基层事业单位相关办法和措施,拓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发展空间,健全医疗、卫生等领域工程技术职称改革、工资政策体系,保障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干部职工收入水平。

  

  党建融文化建设衔接,助长文明风气更“浓”。扶绥县注重思想铸魂和风貌塑形“双线并举”,夯实文化振兴“奠基石”。全面推行“支部书记带头讲、党员示范做、群众跟着干”教育方式在不同场合讲述村规民约、家教家风、婚俗和殡葬等200多场次,让党的理论引领群众凝聚群众,促进乡村文明和谐。在村(社区)党支部带领下,加强农村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运用,打造了毓秀坛佑、奋进赛仁、日新渠新、书香碧计等一批“党建引领文化振兴”示范村。还完善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建成农家书屋136家,其中,新宁镇百合社区农家书屋获评“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农家书屋和基层图书发行单位先进集体”。

  

  党建融生态治理衔接,实现全域环境更“美”。扶绥县将创建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绿色低碳、资源利用高效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列入扶绥县“十四五”规划,筑牢“绿色屏障”。建立“县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二期建设,变“要我整治”为“我要整治”,推进大规模坚果种植11.57万亩,完成全域环境整治528个村庄,实现全域环境更“绿”、更“美”。 (林远先)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cz/t1279658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