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中农时代-农民HZS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农村供销社 > 茂名电白:万亩油茶满山香 农场丰收采摘忙

茂名电白:万亩油茶满山香 农场丰收采摘忙

发布时间:2021-12-02作者:佚名 来源: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来了不到两个小时,我们就采了300多斤油茶果!”话音刚落,那霍镇油茶种植基地的工人赶紧拿起一个空袋子,继续采摘油茶果。

  霜降过,油茶熟。时下,电白区那霍镇的油茶迎来采收期,种植基地的工人们穿行在茶树间、采摘油茶鲜果,他们一手抓着油茶枝条,一手摘下树梢中隐藏的油茶果,动作干净利落。油茶林里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笑迎丰收

  20万株油茶树产果400吨

  “大家记得,只能采摘果壳变红了的油茶果。”谢绍强是在油茶林中忙碌的一员。他一边查看种植基地里油茶果的生长情况,一边指导工人进行采摘。这个种植基地是以广东农垦水丰农场有限公司(下称“水丰农场”)为龙头而打造的电白油茶种植基地示范点,而谢绍强是水丰农场的油茶管理技术员。

  看着一袋袋的油茶果,谢绍强满脸笑意地说,农场油茶现种植面积1.06万亩,有油茶树43万多株,今年投产的树约有20万株,平均单株产鲜果2公斤,预计产量达400吨。“产量高,价格理想。我们按鲜果3000元/吨计算,预计年收入120万元。未来全面投产后,平均单株产鲜果可达10公斤以上,将为农场带来可观的收益。”他看好油茶种植的发展前景。

  发展产业

  实现油茶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

  鲜果产销旺,加工更可期。今年,水丰农场已启动油茶果采后初加工生产线厂房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380万元,项目规划面积5344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厂房可安装油茶果采后初加工生产线1条,新增油茶果处理能力2吨/小时,按每天机器工作10小时计算,可以解决20吨油茶果的日加工量,一个月可解决600吨油茶果的初加工。

  此外,水丰农场还将引入新技术,采用机械化处理油茶果,改变以往油茶果人工脱壳、人工晾晒的现状,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油茶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

  这是电白区农业综合标准化建设的一个缩影。为加快实现从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转变,自2018年以来,电白区积极开展创建广东省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活动,由电白区市场监管局牵头,围绕打好“统筹、筛选、指导、宣传”四张牌,充分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以点带面,加快推进农业综合标准化建设。

  对此,电白区通过现场走访、实地考察,筛选确定6家企业作为示范点,分别涉及蔬菜种植、油茶种植、沉香种植、水产养殖及水果种植等领域,包括水丰农场等6家重点涉农企业。在省标准化研究院的协助下,电白区围绕水东芥菜、油茶种植、沉香种植、工厂化对虾养殖、马鲅鱼养殖和水果种植六大领域,建立和完善六大农业综合标准体系45项标准任务清单。

  示范引领

  推广“公司+农户”模式

  水丰农场更是走在前列,积累了殷实“家底”。2012年,水丰农场开始发展油茶产业,至今已有9年时间,在油茶栽培、技术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农场现有油茶农业技术人员5人,其中农业中级工程师1人、农业助理工程师4人,这些技术人员从事农业技术管理工作多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水丰农场生产经营部部长陆海波信心满满地说,农场推广种植成熟的油茶品种、引进试种优良品种具有很好的技术基础。据了解,2020年8月,水丰农场油茶种植基地被列为广东省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项目示范点。

  示范引领,大有可为。近年来,那霍镇村民受水丰农场种植油茶带动,陆续开荒或利用果园改造,发展油茶种植,规模达1.8万多亩。此外,水丰农场也总结种植经验,进一步加强油茶种植标准化工作,把当地农民组织起来,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建立利益联动机制,让各方共同受益;充分利用油茶花开期和摘果期的美景,撬动当地乡村游,实现产业融合增效,助力乡村振兴。

  知多点

  为什么霜降后开摘油茶果?

  “这要说说古人总结的农时经验。”水丰农场油茶管理技术员谢绍强介绍,谚语云“没过霜降节,油在树上歇”“霜降节后多一日,树上茶油多一滴”,霜降期间油茶果的油脂含量达到最高值,油质也最好,是理想的采摘期。

  小小油茶果全身都是宝

  油茶籽压榨出的茶油,作为高品质食用油走上消费者的餐桌,但对油茶果而言,它的旅程并没有结束,榨油剩余的茶麸可以制成生物有机肥,提纯的茶皂素可以制成绿色环保的天然洗护用品、环保无毒害的生物农药等。

  


原文链接:http://dara.gd.gov.cn/ncfsj/content/post_361699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