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中农时代-农民HZS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合作社资讯 > 易地搬迁户变身致富带头人

易地搬迁户变身致富带头人

发布时间:2021-12-02作者:佚名 来源: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鲁山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在脱贫攻坚战中,共有3130户11028人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占全省搬迁总人数的11%。11月22日,正值小雪时节,记者再次走进鲁山,去看看搬迁群众生活得怎么样,还有什么“急难愁盼”。

  当天,鲁山县瓦屋镇土桥村的香菇大棚里,易地扶贫搬迁户李军伟正忙着采摘香菇。“香菇价没一个月前高了,但俺多了一份技术服务的工资,今年的收入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李军伟一脸自豪。

  今年50岁的李军伟,老家在瓦屋镇大山深处的红石崖村。因妻子患病、儿子遭遇车祸,2013年,他家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20年春节前夕,随着搬迁到了镇政府附近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李军伟一家看到了新希望。

  不仅要搬得出,更要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搬下山前,他就摸索着种香菇,由于技术和销路受限,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搬下山后,他多次参加政府组织的相关技术培训,并用心向食用菌专家“取经”。

  2020年,他承租了搬迁点附近香菇种植基地的4个大棚,种植香菇5万袋,年收入达20万元,实现稳定脱贫。因为懂技术,今年他又被香菇种植基地聘为技术员,每月多了3000元收入。

  记者随李军伟回到家里,只见空调、电视等电器一应俱全。“社区有党支部,建的有社区服务中心,平时遇见什么事儿,打一个电话,社区干部就会替咱分忧解愁,搬出山后日子越过越红火了!”李军伟说。

  李军伟是鲁山县万名搬迁群众的缩影。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鲁山县依托十大特色产业园区、156个特色带贫基地、1290个产业合作社,帮助有劳动能力的2643户搬迁群众实现就业,所有搬迁居民均与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确保高质量脱贫。去年10月,在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论坛上,该县被确定为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

  更可喜的是,许多搬迁户变成了致富带头人。鲁山县发改委主任曹大伟介绍,像李军伟一样,全县有120余名搬迁户变成致富带头人。梁洼镇应源社区安置点搬迁居民崔大伟曾是有名的贫困户,搬迁后租用两亩空闲地发展生猪养殖,不仅年收入超50万元,还安排5名搬迁居民务工。

  目前,全县搬迁居民发展林果种植业894户、养殖业294户,自主创业412户。搬迁安置社区依托光伏发电、扶贫车间、食用菌蔬菜大棚、农家宾馆等形式,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上。该县还健全产业帮扶机制,今年以来为搬迁群众发放产业奖补资金162.9万元、务工和交通奖补资金312.58万元。

  鲁山县委书记刘鹏说:“踏上新的赶考路,我们要进一步整合资产资金资源,加大后续扶持力度,做到‘富口袋’与‘富脑袋’同步发力,全力把搬迁安置社区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点,让群众过上更加富裕文明的美好生活。”

  前不久,鲁山县下汤镇滨河村民委员会挂牌,作为易地搬迁户,盲人夫妻冯国营、郑玉荣高兴不已。“土地托管了,盖章不用跑,党委、政府真是好。”温暖的阳光下,夫妻俩一个拉二胡,一个唱起了河南坠子……(记者 张建新 薛迎辉 王冰珂)

责任编辑:王志远


原文链接:http://nynct.henan.gov.cn/2021/12-02/235851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