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农民合作社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三农资讯 > 兴业6520亩撂荒地复耕复绿变良田

兴业6520亩撂荒地复耕复绿变良田

发布时间:2022-04-16作者:佚名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近期,兴业县蒲塘镇石崎村粮食党支部组织“红色护田员”对抛荒弃耕的田地采取平整、修缮水渠等措施,努力改善弃耕抛荒地耕作条件,累计盘活了60多亩撂荒多年的农田。“4月就开始种植玉米、木薯等粮食作物,让‘沉睡’土地重新焕发活力。”

  这是兴业县有效整治撂荒地的缩影。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今年以来,兴业县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耕地保护指示批示精神,聚焦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三农”的导向,将党建融入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组建“红色护田员”服务队,实施网格化管理,着力打造“秀丽田园·百业振兴”田园党建综合体,推动农村基层党建点线面建强、全链条提升、全领域发展,强化党建促乡村振兴组织保障。目前,全县已有6520亩撂荒地复耕复绿变成良田。

  凝聚合力,组建“红色护田员”服务队

  为强化党建引领,兴业县创新把支部建在田上,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联合组织部、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等相关职能单位组织成立粮食行业功能型党组织,整合提供各项政策、资金、资源等,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整体联动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长效机制,搭建起党建引领下的农业生产工作平台。县、镇、村三级党组织的党员干部,示范带动机关党员干部、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自然片区党员、种粮大户党员、经济合作社党员、企业党员等8000多人主动担任“红色护田员”。同时,设立了“党员护田先锋岗”,组建了380多支“红色护田员”服务队,推动政府机关、社会企业、广大农民通力合作,有效凝聚起党员群众力量保障粮食安全,使“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实施。

  压实责任,落实耕地保护“网格化管理”

  耕地保护是涉及多环节、多部门、多领域的系统工程。为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兴业县建立健全以党政同责、分级负责为核心的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县负总责、镇负主责、行政村(社区)落地、单位负责”的齐抓共管“网格化管理”体系,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格局和工作合力。

  严格落实“田长制”,由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镇级田长,对本镇辖区耕地保护工作负主体责任。由村(社区)“两委”负责人担任村级田长,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各项政策。13个镇级田长负责指导215个村(社区)“红色护田员”服务队划分责任区,分片包干。各级“红色护田员”负责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的耕地日常巡查检查360多次,重点巡查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和破坏耕地情况。近年来,全县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打击行动81次,打击乱占耕地建房165起,确保地有人种、田有人管、责有人担,实现村级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网格化动态监管。

  组建队伍,深入一线为群众办实事

  连日来,兴业县各镇各村的田间地头、山塘沟渠随处可见飘扬的党旗,以及身穿红色背心的党员先锋、“红色护田员”忙碌的身影。

  正值春耕春种好时节,农业技术人员、县镇村三级“红色护田员”服务队下沉到全县13个乡镇、田间地头,结合“兴星之火”志愿服务以及“三万三学”“党课开讲啦”“春耕一线党旗红”等活动为群众办实事,采取农技指导、政策宣传、农机检查、春修水利、赠送化肥等方式开展“红色护田行动”。围绕早稻高产优质稻栽培技术、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县级“红色护田员”服务队开设“田园课堂”,镇村“红色护田员”化身耕保政策“宣讲员”,向群众讲解国家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为群众答疑解惑。截至目前,已为110多个村(社区)党员群众提供现场授课指导。同时,对重点乡村道路开展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共开展农机道路执法行动9次,检查农机280多台,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yl/t1171998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