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农民合作社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三农资讯 > 钦州市蔬菜生产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钦州市蔬菜生产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发布时间:2022-04-09作者:佚名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今年以来,钦州市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保供给、优结构、提质量、增效益”总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农户实施”的产业开发工作思路,依托资源禀赋,围绕县级“5+2”和村级“3+1”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进蔬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提档升级,为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产业活力。

  一、扩面积,筑牢保供给基础

  以常年性规模化蔬菜基地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蔬菜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科学制定出台年度蔬菜生产指导意见,及时落实分解年度任务指标,压实县区主体责任。在不断巩固原有规模化蔬菜基地的基础上,加大对新建基地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力度。重点支持钦北区平吉镇九佰垌为民辣椒基地、浦北县三合镇金灿灿设施蔬菜基地等8个新建常年性规模化蔬菜基地,打牢“扩面积,保供给”基础。据初步统计,2022年全市新增蔬菜投产面积2300亩以上,种植品种以茄果类、瓜豆类等高产蔬菜为主。其中,浦北县三合镇金灿灿设施蔬菜基地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第一期已投产设施蔬菜大棚面积86亩,辐射带动周边4个行政村发展蔬菜种植600余亩,预计年新增产值800多万元。

  二、优结构,推进新特蔬菜发展

  近年来,在湖南、山东等外地客商大力带动下,钦州市蔬菜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白丝瓜、韭菜苔、西葫芦等高产值新特优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其中,白丝瓜种植面积从2019年的不足50亩发展到2022年上半造的近3100亩,涉及那彭、青塘、平吉、三隆、久隆和陆屋等多个区域。新特蔬菜产业已成为钦州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引擎,在实现农业产业提档升级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有效丰富群众“菜篮子”,增加农民收入,有力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三、提品质,保障产品供给质量

  钦州市各级农业部门历来高度重视蔬菜良种良法示范推广,积极推广普及实用新技术,加速蔬菜品种更新迭代。先后推广简易钢结构大棚、水肥一体化系统、集约化穴盘育苗、嫁接育苗、膜下滴灌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20余项新技术,引进适合本地气候条件和消费习惯的黑皮冬瓜、辣椒等蔬菜新品种20个,极大丰富本市蔬菜品类,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商品化率,实现产业提质增效。结合食品安全创城工作,不断加大农业执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力度,2022年一季度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06人次,检查种子、农药、肥料等生产经营企业113家,下达整改通知书10份,抽检蔬菜样品4015批次,全部检测合格,有效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四、提效益,实现蔬菜增产增收

  秋冬种蔬菜在钦州市蔬菜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是钦州市蔬菜产业稳定发展与农业增产增效的重要环节。市农业农村局专门把冬闲田发展秋冬种蔬菜生产列入市本级市长“菜篮子”工程建设资金任务清单,进一步压实责任,助推产业发展。近两年,蔬菜价格整体攀升提高了蔬菜产业效益,大大提高了农户发展秋冬种蔬菜种植的积极性,秋冬种蔬菜种植范围迅速扩大,2021-2022年新增面积超3万亩。其中,钦北区的板城、新棠、青塘、平吉,钦南区的久隆、大寺,灵山县的太平、新圩等镇尤为突出,种植品种涵盖辣椒、茄子、南瓜、丝瓜等高产大宗外销品类,大大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此外,钦州市成功引进山东、天津等种植企业,在新完工的旱改水田发展秋冬种蔬菜2600余亩,进一步拓宽钦州市蔬菜稳产高产渠道。(编辑:农丰)

  

  

  指导大棚蔬菜管护

  

  开展抽样检测

  

  钦南区久隆镇青草基地辣椒套种苦瓜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qz/t1170410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