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2年全省园艺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3-29作者:佚名 来源: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陕西省园艺技术工作站
关于印发2022年全省园艺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设区市园艺(蔬菜、蚕桑、果菜、农技、茶叶)站(中心、办),杨陵区果菜局,韩城市设施服务中心: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省站研究制定了《2022年全省园艺工作要点》,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和有关项目实施,制定有效措施,切实抓好落实,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全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陕西省园艺技术工作站
2022年3月15日
2022年全省园艺工作要点
2022年全省园艺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总揽,按照“稳基础提效益,保供给促增收”的总体思路,全力推进园艺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全年蔬菜等“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力争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770万亩,产量达到1900万吨以上;茶叶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左右,产量达到12万吨;蚕桑、魔芋、花卉、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生产稳定,增效明显,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一)抓好蔬菜稳产保供。立足生产自给,保障市场供应,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建设一批标准化蔬菜、食用菌生产基地,提升产品生产水平和市场供给能力;实施高山露地蔬菜“一新两改三化”试点(即大力推广新品种,改传统育苗方式为水培育苗方式,改传统生产方式为标准化生产方式,推行全程机械化、化肥农药减量化和蔬菜产品商品化),重点围绕秦岭北麓、渭北高海拔地区和陕北长城沿线三条高山冷凉蔬菜产业带,打造太白、淳化、吴起、定边等一批典型县区,示范带动高山蔬菜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二)推动设施农业转型升级。按照蔬菜、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的要求,以国家有关项目和省千亿级设施农业发展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延链、强链、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突出“三改一提”和设施蔬菜节水技术,重点抓好安塞、宝塔、泾阳、阎良、大荔等县区的“三改一提”示范试点工作,探索熟化出一批适合我省陕北、关中不同生态区域“三改一提”和节水灌溉模式,持续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推进设施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三)强化技术服务与指导。发挥各级蔬菜技术单位主力军作用,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培育一批技术骨干和职业菜农、菇农,提高从业者技术水平;做好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制定完善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推进标准化生产;发挥省级设施农业核心专家组、省蔬菜和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优势,强化技术指导与服务,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抓好蔬菜、设施农业产地信息监测和气象防灾减灾预警,完善监测体系,提升监测质量水平,适时编发产销信息简报,引导产销衔接和产品销售顺畅。
二、推进茶产业提质增效
(四)加快标准生态茶园建设。按照《陕西省茶叶标准化示范园建设方案》要求,创建、改造提升7个省级绿色高效示范茶园,建设3个年产1000万株以上的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推广繁育种植陕茶1号、龙井43、安吉白茶、中黄1号等适生、优质、高效的名优无性系茶树良种;开展降低茶园重金属含量试验,构建早中晚生茶树搭配种植结构,配套实施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茶园管理技术;建立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逐步实现生态化建园、机械化管理、标准化生产。
(五)提升茶叶标准化清洁化加工水平。以提升茯茶标准化生产和黑毛茶清洁化加工为重点,建设3个陕南优质黑毛茶生产试点基地,开展黑毛茶标准化、清洁化生产技术试验;建立黑毛茶生产基地与茯砖茶加工带协作联动机构,增强茯砖茶产业抗风险能力;联合茶叶龙头企业开展绿茶、红茶、白茶、茯砖茶、黑毛茶全程清洁化、智能化、连续化加工机械设备研发和生产标准制修订,推动我省茶叶生产提档升级。
(六)积极做好各类茶事活动。开展好“2022年陕茶品牌年”、第三个“国际茶日”、中国茶叶经济年会、中国茶业科技大会等系列茶事活动;举办全省绿茶、红茶、茯茶加工工职业技能竞赛,为我省制茶工匠搭建技术交流平台,提升制茶水平;鼓励各茶企创新营销运营模式,借助主流媒体、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积极参与重大展览和各类茶事活动,通过专场推介、媒体宣传、茶叶展览、市场开拓等综合措施,提高陕茶区域公共品牌的市场知名度,拓宽陕茶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三、加强蚕桑产业安全生产
(七)加强蚕种质量监管。严格落实农业农村部《蚕种管理办法》和蚕种检验有关规定,抓好一代杂交种及原种春秋两季蚕种母蛾集中检疫工作,严格监督销毁经检疫不合格蚕种,确保出库蚕种检疫合格率达100%;配合农业农村部做好一代杂交种及原种质量抽查;严格落实蚕种生产管理制度,蚕种生产单位要严把生产技术措施落实,确保蚕种生产的质量安全;管理部门要加大对蚕种质量和经营的监管力度,保证蚕种有序经营,杜绝不合格蚕种流入市场,严厉打击无证经营现象和扰乱蚕种市场的违法行为。
(八)做好蚕遗传资源普查。按照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全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的通知》(陕农办发〔2021〕73号)和《第三次陕西省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实施方案》要求,扎实做好蚕品种现场核查、蚕遗传资源和新发现资源性能测定、特征特性专业调查、新资源初步鉴定等全年蚕遗传资源普查重点工作,配合国家基因库保存新增蚕遗传材料等工作。各蚕桑生产市县相关业务部门要积极配合,组织精干力量,保证全年普查工作按质按量如期完成。
(九)推动蚕桑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围绕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探索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新模式;支持安康汉阴县、汉中西乡县等重点县区建设高效密植示范桑园和工厂化养蚕设施,引进新型现代饲育机具,开展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蚕桑生产示范;加强家蚕、桑叶资源综合利用及产品开发,着力推广大蚕省力化饲养、小蚕共育、方格簇上簇等技术,提高蚕茧质量,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四、推动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稳步发展
(十)加强道地药材种苗基地建设。落实《陕西省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围绕我省道地中药材、特色药材产业发展,在道地中药材产区建设5个道地中药材种苗基地,提升我省优势道地药材种苗供给能力;联合中药材产业体系专家,开展道地药材和特色药材产业发展调研与技术指导,推广应用陕西道地药材栽培关键技术,努力提高生产水平。
(十一)加强魔芋品种繁育及技术示范。支持建设魔芋种芋智能化繁育中心1个,联合科研单位开展魔芋种芋新品种选育、种芋快速繁育、抗病高产栽培、魔芋产品深加工及魔芋病害防控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开展国内优质魔芋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与鉴定,提高魔芋种间杂交技术;在陕南地区积极推广应用安魔128等新品种、一年制魔芋高效栽培技术和林下魔芋套栽模式;鼓励魔芋生产企业开展魔芋新产品研发,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yycs4457/20220316/978907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蔬菜春季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最新信息
- 2025-01-09米脂:一粒小米的产业链之...
- 2025-01-09“一个苹果”串起的产业链...
- 2025-01-08富阳:场口镇东梓关村民宿...
- 2025-01-08榆林好物亮相杭州,全国年...
- 2025-01-08富县:果业取佳绩 硕果累...
- 2025-01-08延长:严格开展节前抽样检...
- 2025-01-08延安:甘泉县踏雪送技助力...
- 2025-01-08组织案件回访监督 严格规...
- 2025-01-08【问计问需下基层 助农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