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乡:村美民富产业兴 奔赴小康续振兴
发布时间:2022-03-29作者:佚名 来源: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德阳市中江县通山乡坚持党建引领,举全乡之力,重塑村庄新面貌,赋予村庄新内涵,培育村庄新产业,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融合发展,描绘了一幅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美丽乡村画卷。
土地+项目,资源优化增效益。
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古桥村支部书记杨茂清告诉我们:“两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草坡地,种的是传统农作物,田坎土石纵横。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把以前不卖钱的农作物调减下来,把卖钱的精品粮油作物、绿色蔬菜、青花椒调整上去,什么赚钱就种什么。”
作为通山乡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之一,德阳椒汁园农业有限公司入驻古桥村,通过流转土地近300亩,引进重庆管理技术,建设天知椒示范产业园。选好产业后,就要处理好村两委、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村两委为企业服好务,替他们排忧解难,效益起来了,传授技术和经验反哺给农户,农户受到带动,继而萌发创业致富。”杨茂清说,这些环节都是一环扣一环,前面的问题解决了,后面的路也就好走了。
人才+模式,乡村振兴添活力。
通山乡给青年创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给了青年将理想付诸实践的机会,继通路的修建打通了农产品的销售之路,通过技术培训解决了技术忧愁。
聚居点赵学余曾在天知椒示范产业园上班,学习了花椒种植技能后,他决定“单干”。“我一共种植了3亩多青花椒,今年预计纯收入至少在1万元以上,计划明年扩大生产规模。”赵学余感叹道,如果在三年前,他根本想都不敢想,依靠青花椒种植就能实现致富增收。
通山乡积极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现种植订单化、生产规模化,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
规划+治理,环境改善换新貌。
通山乡以美丽中江·宜居乡村建设为契机,因地制宜,加强农村垃圾、生活污水治理,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乡村振兴,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一条条柏油公路蜿蜒向前,一栋栋农家新居干净整洁,一张张幸福笑脸灿烂绽放。家住古桥村聚居点的赵宗正告诉我们:“如今的聚居点垃圾箱有序放置,庭院有专人打扫,门前花草树木繁茂葱绿,农家书屋、健身广场等配套齐全。”
聚居点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演绎着幸福家园的田园梦想。聚居点共安置易地搬迁户4户、脱贫户9户、特困户2户、低保户1户、边缘户2户、一般户2户,借助周边产业发展,实现年均增收5000元。如今的古桥村风景秀丽、宜居宜游宜业,特色产业科学规划、蓬勃发展,干群发展信心满满。
文化+建设,厚植文明正风气。
“面子”做好了,“里子”也要跟上。日子一天天富裕,老百姓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我们通过建设各类文体设施,成立文艺表演队伍,让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古桥村支部副书记唐启国说。
“以往农村攀比、赌博等不良现象让大家既厌恶又无可奈何,现在有红白理事会、道德讲堂,还评比星级文明户,农村风气变好了,我们生活也更舒心。”村民曾秀莲说。
通山乡以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星级文明户评选、文明村镇创建、志愿服务队、文化广场、好人榜等为主要内容,持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通山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和强大的助推力量。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700/2022/3/23/f1427e24aa584835bc1c3646bf58617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1-09米脂:一粒小米的产业链之...
- 2025-01-09“一个苹果”串起的产业链...
- 2025-01-08富阳:场口镇东梓关村民宿...
- 2025-01-08榆林好物亮相杭州,全国年...
- 2025-01-08富县:果业取佳绩 硕果累...
- 2025-01-08延长:严格开展节前抽样检...
- 2025-01-08延安:甘泉县踏雪送技助力...
- 2025-01-08组织案件回访监督 严格规...
- 2025-01-08【问计问需下基层 助农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