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农民合作社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三农资讯 > 茂名电白:春耕好时节 播下新希望

茂名电白:春耕好时节 播下新希望

发布时间:2022-03-01作者:佚名 来源: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保障粮食生产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意义重大。随着气温回暖,电白区春耕备耕工作也在各个田间地头陆续展开。人们铲草犁地、引水修路,抓住春耕好时节播种希望,为新一年的丰收打下坚实基础。放眼广袤田野,一幅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备耕图正徐徐展开。

  

  沙琅镇坡富村

  抢农时忙种蔗 发展“甜蜜产业”

  冬去春来,田间地头明显热闹了起来。2月24日,笔者来到电白区沙琅镇坡富村看到,趁着天气晴好,不少甘蔗种植户正抢抓农时,在田里辛勤耕耘,为新一年的收成开个好头。

  在坡富种养合作社的一处甘蔗田里,一台大型旋耕机正来回穿梭、除草松土。大约半小时后,这片约两亩的田地便完成了翻耕,地面变得十分平整,松软的泥土也尽情释放着大地的气息。据村干部林小卓介绍,为提高生产效率,合作社在去年底买下了这台旋耕机,相较于传统的手扶旋耕机,效率提高了好几倍。

  田地完成翻耕后,农户手持锄头在田里挖出一道道小沟,将甘蔗种平铺在土地上,随后再埋上土。据介绍,这些新种的甘蔗苗不出一个月就会陆续发芽,再经历300来天的生长期,大约在12月份就能成熟上市。

  “旧甘蔗林的宿根年限最长可达到3—5年,也就是种一次可以收获几季,所以不需要进行新种。”林小卓介绍,村里去年种有300亩的糖料蔗,上一季的甘蔗砍收后,留在地下的蔗芽在适宜的温湿条件下会继续萌芽出苗,经过适当的人工管理,就会长成新的一茬蔗株。得益于连日来的降雨,笔者在旧甘蔗林的田地上看到,许多新芽已经冒出去,正展现着勃勃的生机。

  “今年我们要新种大约100亩的糖料蔗,从而把种植面积扩大到400亩左右。”坡富村党总支部书记张儒校告诉笔者,糖料蔗是近年来坡富村大力发展的经济产业,去年甘蔗产量在1200吨左右。村里合作社借此开办了制糖厂,加工制造红糖和姜糖,售往周边乡镇,为村民增收出了大力。他希望未来继续在甘蔗经济上加码,打响“坡富红糖”的品牌,带动村民实现增收致富,让日子像甘蔗一样甜。

  

  霞洞镇

  修筑机耕路 “泥田埂”变惠民路

  挖机声轰鸣之下,一条环绕在田边的机耕路逐渐成型。近日,在霞洞镇河南村委会,工人正在忙着修筑一条长约1.1公里的机耕路。“这条机耕路修好后,将造福170多户群众160多亩农田,为村民春耕秋收带来极大便利。”河南村党支部书记孙国权说。

  这条机耕路,既是河南村农田灌溉巩固提升工程的施工通道,还是河南村委会村民耕种的致富路。自去年12月份开始,霞洞镇党委、政府争取到上级项目基金,将这条原来弯弯曲曲的泥泞小道修成如今长约1100米,宽4.2米的机耕路,同时在机耕路旁修建了引水渠。这个项目工程完工后,既能方便村民日常出入耕作,满足了他们将道路通到田间地头的心愿,也有效解决了一直困扰村民的农田灌溉用水的问题,切实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据介绍,河南村村民主要是靠种植业收成为主要经济来源,此前由于没有机耕路接到田间,在收成时基本上都得靠人力将农作物拉到公路边,然后再装上三轮车运出去售卖,不仅耗时费力,过程中的磕磕碰碰还容易影响蔬菜成品质量。

  “现在机耕路已经打通,目前铺设了500多米的硬底化路面,还有700多米在施工当中,旁边的水渠也已经建成,今年村民到田间播种和引水不用再烦恼了。”看着逐渐成型的机耕路,孙国权非常高兴。

  在河南村种植多年的村民张汉儒同样乐呵呵。他说:“之前栽种蔬菜真的很不容易,把菜从地里弄出来这一项工作就够耗时间和精力了。机耕路修好了,还配套新修建了排水渠,运输化肥、蔬菜都非常方便,还能解决耕种用水问题,这对我们来说是真正的惠民实事。”

  


原文链接:http://dara.gd.gov.cn/cgxc/content/post_383509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