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农民合作社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合作社风采 > 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72号提案答复的函

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72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1-12-02作者:佚名 来源: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做强徽茶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把做优做强茶产业作为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从布局优化、加工升级、品牌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精准发力,统筹推进茶叶全产业链绿色高效发展,带动茶区茶农“因茶致富,因茶兴业”。  

  一、明确产业振兴发展路径。一是出台省级产业指导意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2020年,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别就新冠肺炎疫情下茶企“三复”问题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在政策、融资及畅通物流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张曙光副省长先后召开专题会议、全省茶产业工作座谈会研究茶产业发展问题。根据省领导部署安排,我厅会同省财政厅代省政府草拟了《推动茶产业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已印发。二是完善省级产业发展规划。进入“十四五”以来,我厅先后编制了《安徽省“十四五”种植业发展规划》《安徽省超千亿绿色乡村优势特色产业(茶叶产业)发展指引规划方案》等发展规划,重点聚焦绿色基地建设、加工链条延伸、品牌价值提升、产业融合发展等四个重点环节,精心设计“十个一”主要任务,力争将安徽省打造成“四个中心”,即全国名优茶生产中心、茶叶精深加工中心、茶叶出口贸易中心、茶产业科研教育中心。三是推动省级产业相关立法。目前,我厅已将《安徽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申报列入“十四五”立法项目清单,待省司法厅审批立项后,组织开展调研走访、条例起草、专家论证等工作,并计划于2022年提请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报请省人大常委会。  

  二、加大徽茶品牌文化输出。一是加大徽茶品牌宣传推介。一方面定位生态、名优、文化三大特性,打造徽茶整体品牌形象。5月,在黄山区主办了中国(黄山)茶业发展大会暨全国名优红绿茶展示展销会,围绕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跨界融合开展交流研讨,并邀请全国各地300余位专业采购商前来洽谈合作。另一方面,聚焦国内外两个市场,筹备参加中国(杭州)国际茶叶博览会、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合肥农交会等专业展会,成功举办国际茶日“皖美茶香”线下品鉴活动,宣传区域公用品牌,弘扬徽茶历史文化。二是推动徽茶品牌产销对接。充分发挥互联网传播优势,借鉴“按图索麦”成功经验,结合茶产业行业特色,以“名茶故里、按图寻茶”为主题,建设安徽茶叶产销线上信息发布平台。设立“好茶、名茶、寻茶”三个模块,将名茶产区、区域公用品牌茶及精品茶旅等信息上图上线,为提升消费市场品牌认知,促进茶叶产销对接提供线上服务。目前,平台已完成部分模块建设,正在进行调试,测试完毕后将正式公开运营。三是强化徽茶文化传承创新。积极组织产区深度挖掘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等区域公用品牌茶历史文化,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围绕喝茶、饮(料)茶、吃茶、用茶、事茶、玩茶“六茶共舞”,打造茶主题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精品园区。目前,全省已建成茶旅精品线路113条,各类茶主题博物馆40个。各地在继承传播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衍生出研学交流、个性定制、加工体验、茶园认领等互动式新业态。  

  三、打造全国领先优势茶区。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对重点产茶市、县的政策支持、项目支持和资金支持,努力打造安徽茶产业优势区、先行区。一是优化专项资金投入。我厅会同省财政厅对照《意见》要求,结合前期座谈调研成果,按照“县级补短板、市级抓提升”的思路,优化资金使用投向,激发发展内生动力。支持各县围绕产业发展短板,实施生态茶园建设等项目,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引导各市对县域产业进行整合优化,统一开展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及产业集群创建,形成合力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充分发挥技术体系,特别是茶科所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科技人才优势,成立专家指导组,包保产茶市、县,开展优质高效栽培、名优茶机械化采摘、茶叶精深加工等重大技术攻关,协助市、县进行种质资源挖掘利用、有机肥替代、绿色防控、生态除草、夏秋茶资源利用、“机器换人”等关键技术试验示范。三是开展产业集群创建。2020年,我省徽茶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试点,连续3年累计安排资金2亿元,支持黄山、六安等市开展全产业链提升工程。今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首次将茶产业纳入产业强镇支持范围,我省也将结合产业规划布局,重点支持优势茶区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形成“产业集群+产业园+产业强镇”的区域发展格局,全面提升优势茶区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带动安徽茶产业提档升级。  

  四、带动当地茶农增收致富。一是探索新型生产经营体系。在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同时,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采取订单、合同、股份等形式与小农户形成利益联结,从而扩大经营规模,统一产品标准。二是建立新型管理服务体系。探索开展“茶长制”示范,强化茶园投入品使用、茶区域公用品牌使用及茶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培育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种苗统繁统供、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市场营销等服务,全面提高产销组织化程度。  

  下一步,我厅将切实履行好茶产业发展牵头单位工作职能,全力推动《意见》等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细。  

  一是在质量效益上下功夫。实施科技兴茶,加快高标准良种茶园、生态茶园建设,开展优质高效栽培、名优茶机械化采摘、茶叶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攻关和试验示范,实施加工生产线技术改造,加大茶叶主产区开展原产地认证力度,强化茶园投入品管理,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延长产业链条,保障质量安全。  

  二是在产业创新上下功夫。建立健全“茶长制”示范,强化茶园投入品管理,提高产销组织化程度。推动金融、保险、电商、文旅等产业与茶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大茶产业发展用地、科技人才、财政资金等要素的投入保障。全面实施全产业链提升工程,重点打造1个产值超350亿的国家级茶产业集群和2个省级茶产业集群。  

  三是在市场竞争中下功夫。我们将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公用品牌“走出去”战略,以四大名茶为重点,兼顾地方区域公用品牌,开展集中宣传推介,引导茶叶生产经营主体在省外开设销售门店或网点,支持自主品牌出口,提升安徽茶叶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占有率。  

  感谢对安徽茶产业的关注与支持!  

  

  办复类别:B类  

  是否公开:公开  

  联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局  

  联系电话:0551-62677830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2021年8月19日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public/7021/5591529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