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农民合作社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三农资讯 > 玉林市:发展设施渔业 不再靠天吃饭

玉林市:发展设施渔业 不再靠天吃饭

发布时间:2022-02-23作者:佚名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不好了,鱼被冻伤并出现水霉病,怎么办?”2月19日,玉林气温骤降,冷雨不断,玉州区城北街道的罗非鱼养殖户张有军着急地打电话向玉林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求助。技术人员根据张有军描述的症状,迅速给出了处理建议。据了解,低温天气对水产,尤其是罗非鱼等品种有较大影响。持续低温天气下,玉林水产养殖业如何安然过冬?抱着这个问题,笔者连日来采访了多位水产养殖专家和养殖户了解到,玉林近年来一方面持续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一方面大力发展设施渔业,为鱼儿提供了温暖的“家”。

  未雨绸缪 指导防冻抗寒

  为预防和减少低温寒潮天气带来的损失,市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新春伊始就组织工作组深入各地指导防冻抗寒工作。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市农业农村局给全市水产养殖户送上“红包”——《水产养殖低温灾害防治技术措施》,加强对水产养殖技术指导,科学防范冬春季低温阴雨天气可能造成的养殖生产灾害,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影响和经济损失。

  2月7日至11日,工作组先后到位于陆川县、北流市和玉州区等县(市、区)的广西牧渔人有限公司、广西利渔种苗公司和华茂淡水养殖有限公司、玉林市福绵区百果丰水果专业合作社以及北流市蒙氏鸽业等养殖企业进行了解和指导。工作组还通过电话了解全市罗非鱼的受冻情况,并指导养殖户及时采取防寒措施,维护防寒设备,将防御工作做好,把损失降到最低。

  设施渔业 不怕天寒下雨

  “罗非鱼是暖水性鱼类,生存温度范围为15℃~35℃,当水温低于15℃时,罗非鱼会处于休眠状态,温度再低就会逐渐冻死。”玉林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江新华告诉笔者。2月19日,气温最低低至5℃,在福绵区福西村的一个大棚内,笔者看到的罗非鱼却是活泼乱跳的状态。

  大棚内摆设了几十个大圆池,靠近一看,水中的罗非鱼悠闲地摆尾慢游,“如今有大棚遮风挡雨,它们不怕冷了。”玉林市福绵区百果丰水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唐文林淡定地告诉笔者,罗非鱼最怕的就是持续的低温阴雨天气,如今公司采取的是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这一个个大圆池就是新型“池塘”,相比传统的池塘养鱼,这种新模式不仅能够提高产量,在应对严寒天气方面更是凸显优势。因为使用圆池养鱼可减少养殖面积,只须搭建大棚就完全可以避免恶劣天气对鱼群的侵袭。“抽点井水就可以保温了。”广西小菜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丽介绍说,他们在北流市勾漏村已建成投产44个直径8米的圆池养殖,由于圆池相比池塘面积小,他们只须抽取温度较高的井水放入池中即可保持适宜鱼类生长的水温。

  在陆川县珊罗镇六燕村,池塘中的水槽用薄膜盖得严严实实,掀开一角撒一把饲料,罗非鱼欢腾而起,纷纷张口吃食……“如今养罗非鱼,不怕天寒下雨了。”广西牧渔人种养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德荣笑着告诉笔者,该公司采取的是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简单来说就是在池塘水面建起水槽,在里面养鱼。因面积远远比池塘水面小,使用薄膜的数量也少,成本也很低。

  “不再靠天吃饭了!”江新华肯定地说,设施渔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控性强,包括温度可控、水质可控和产品质量可控。这是一种集约化高密度的养殖模式,它集现代工程、机电、生物、环保、饲料科学等多学科为一体,运用各种最新科技手段,营造出适合鱼类生长繁殖的良好水体与环境条件,把养鱼置于人工控制状态,以科学的精养技术,实现鱼类全年的稳产、高产。“这也将是玉林市水产养殖业未来的方向。”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yl/t1131514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