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访谈录|专访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希信
发布时间:2022-02-15作者:佚名 来源: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编者按: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1年是党的百年华诞。为全面反映省直机关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带头建设模范机关、实施“九大强省突破”等工作成果,中共山东省委省直机关工委联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重磅推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向人民报告”党组(党委)书记系列访谈。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奔赴基层、深入一线,向人民报告、请群众评判,为走在前列、全面开创营造良好氛围。本期访谈嘉宾: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李希信。
扛牢山东农业大省政治责任
扎实推进全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专访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李希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意义重大。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专访了山东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李希信。
16项乡村振兴指标
提前达到或超额完成任务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作为农业大省,山东在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有哪些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效如何?
李希信: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中央设立了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主要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具体讲,主要是做好三件事情:一是稳定一套政策。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有效政策,投入力度、帮扶力度都不减弱;二是守牢一条底线。保持不发生规模性、系统性返贫,也就是说不能出现整村整乡的返贫现象;三是建立一套机制。扶贫监测帮扶机制,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对因病、因灾发生返贫的群众,做到及时有效地帮扶和救助。
在此期间,全国全省三农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这个历史阶段主要的历史方位,我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是全面转向,二是同步实现。全面转向就是将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步实现就是同全国一样同步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山东省从2018年按照总书记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大政治嘱托,全省上下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可以说取得了良好成效。截止到2020年底,山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超过了10000亿元,是全国首个突破万亿元的省份。按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确定的22项指标,其中可量化的18项我省有16项提前达到或超过全国2022年目标值,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扛起农业大省责任
全年粮食再夺丰收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民以食为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请问我省的粮食生产形势怎么样?
李希信:山东是粮食主产省之一,是农业大省,农业大省的责任第一位就是要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牢牢抓在手上。
2021年夏粮再获丰收,单产、总产都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秋粮单产略有降低。但从全年看,粮食总产保持了丰收稳定局面。
去年秋天,秋收时几场强降雨导致了冬小麦晚播面积比较大,所以今年春天的重点任务,第一场战役就是要针对晚播冬小麦加强田间管理,科学运筹肥水,提前安排“一喷三防”等关键性措施,确保夏粮再夺丰收,为全年粮食生产打好基础。
农业龙头企业过万家
农民合作社达24万家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发展乡村产业,我们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希信:发展乡村产业,实现产业振兴,可以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实现产业振兴,第一个方面是抓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13种特色农产品给予了肯定,我们搞了个“13+N”的培育方案,就是狠抓特色产业培育,增加农民收入。
第二个方面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可以说,设施农业是山东农业优势所在。大家知道世界上有三大菜园子,一个是乌克兰,一个是美国德克萨斯州,再一个就是中国山东,搞设施蔬菜的条件得天独厚,发展大棚、温室大棚,包括立体养殖、立体栽培,通过提高农业产出效益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融合化发展。
第三个方面是要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乡村振兴也好,发展农村产业也好,需要农村有一支生力军,这个生力军主要是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和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
截止到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了一万多家,农民合作社达到了24万家,家庭农场也超过了10万家,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已经达到了10万家以上,全省托管土地面积达到1.6亿亩(次),在全国居领先地位。特别是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小农户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衔接起到了关键作用。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我省“七个走在前列”之一是改革开放走在前列。请问在农村改革方面,我们都采取了哪些有效举措,取得哪些阶段性成效?
李希信:深化农村改革是增强农村活力的关键所在。近几年,山东省在改革方面主要抓了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夯实一个基础。把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做得比较扎实,这是搞好农村改革的基石,比国家要求提前2年完成任务。其次是在此基础上,深化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关键举措。最后是承担了全国五项重点改革任务,山东省又选择了28个县(市、区)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改革试点和试验,都取得了很好成效。
坚持为农民服务
把好事办在心坎上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三农”干部队伍。请问省农业农村厅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加强机关党建、推动模范机关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李希信:做好“三农”工作是农业农村部门的主要职责。要做好“三农”工作首先要有个好的意识和理念,坚持为群众为农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包括乡村建设、乡村振兴,要坚持为农民而建,这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
为此,在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中,首先,把思想教育、思想建设放在“三农”工作队伍建设的首位。第二个方面,“三农”工作队伍建设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包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重要讲话,来提升我们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第三个方面,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们推出了一系列民生实事,通过为民服务来转变干部思想、观念、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把好事办在老百姓的心坎上。
当前,山东全省上下正在兴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全面落实“十四五”目标任务,以更高的标准、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作风,高质量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不断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xwzx/mtjj/202201/t20220117_384089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下好“先手棋” 引领现代化
最新信息
- 2025-08-19长期绿肥轮作降低稻田甲烷...
- 2025-08-19河南省中药材产业联盟成立...
- 2025-08-15蒙东地区农牧业招商引资座...
- 2025-08-15省农业农村厅全力开展农业...
- 2025-08-12韩俊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十...
- 2025-08-112025年河北省畜牧统计...
- 2025-08-06微塑料对土壤胞外酶活性的...
- 2025-08-05农业农村部召开防汛抗旱救...
- 2025-08-01省委第八巡视组巡视农业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