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中农时代-农民HZS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合作社资讯 > 驻村一阵子 心系一辈子

驻村一阵子 心系一辈子

发布时间:2022-01-07作者:佚名 来源: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王陈辉

  金山区金山卫镇动迁安置办公室主任

  金山区金山卫镇永联村驻村指导员

  王陈辉是土生土长的永联人,对于这片出生和成长的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驻村指导员”的身份让他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他所驻的永联村地处金山卫镇西部偏南,由原来的永联村、永胜村和新联村三村合一,区域面积5.25平方公里,辖30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4686人,总户数1496户。永联村党总支部共有6个分支部,设12个党小组,在册党员225人。近年来,永联村随着金山第二工区的发展,绝大部分土地都已被征用,村民也陆续动迁,截至2020年12月底,永联村几乎完成整村动迁,村民全部进城镇小区居住。

  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王陈辉驻村期间特别注重团队建设,首先他做好表率,他有着较强的政治意识和党性观念,一言一行自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体现基层党组织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一方面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参加上级党组织安排的各类会议、活动和培训,坚决贯彻、传达、执行上级的决议和精神。另一方面抓好班子建设,每周召开两委班子会议,统筹协调,传达任务,落实工作,形成班子共识,使得班子成员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朝着目标努力。他着力开展班子优化行动,建立以书记带头强化班子的带教制度,不断提升班子成员和三支队伍服务基层建设的素质与水平,实施工作目标责任制,影响一批党员做表率。强化了队伍建设后,永联村的党群服务站点都能由党小组长管理,每月开展一次党小组活动,让党员形成自治管理模式,在学习教育的同时,拓宽交流方式,加强党员交流,让党员有话敢说、有事能说,使党内管理更为民主,从而增强党员对组织的信赖。

  王陈辉驻村期间高度重视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好“村委+互联网”两块阵地的宣传作用。一方面利用村委加强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将学习教育的内容和要求等内容张贴上墙,特别是在党员群众集聚活动的会议室、服务站点等;另一方面利用各种大小会议向广大党员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通过村务公开栏、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宣传,做好舆论引导的工作,使全村的党员群众能够凝聚在一起。此外因为村民动迁进小区的原因,带来了严重的人户分离情况,这给村民到村委会办事带来极大的不便,针对这一情况,王陈辉就带领他的团队通过走访和实地考察,积极主动的延伸服务触角,选择将设在山康安置小区的党群服务点升级为永联村的“一门式”便民服务阵地,除了确保村内党员群众的学习需求外,村民的救助申请、政策咨询、事务受理、矛盾调解、文化娱乐都可以在“家门口”解决,村里能办得成的事情,在服务点上一样可以办得成,真正做到了服务在身边,村民办事更方便,目前永联村的便民服务站接待村民的来访量已远超村委会,村民们现在都说,有事去点上,点上有人办。

  王陈辉驻村期间注重村党总支、党员“两个指数”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创新思路,提出“党员红色档案”管理办法,激发党员活力,充分发挥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区的作用。通过推行党员“红色身份证”,实行精细化、透明化管理,对党员定期参加“三会一课”、自觉交纳党费、参加公益活动情况作了记录,将记录结果作为党员民主评议的重要依据,这使得党员民主评议不再是走走过场的你好我好大家好,你上过几次党课、缺席几次党小组活动、有没有去参加志愿者活动,所有情况都一目了然,大家评议也更加实事求是,得分低的党员红红脸,督促其改正,这样有效促使党员争当先锋模范,充分发挥带头作用,这一有力创新举措,更是被全镇推行。党员做先锋在永联村已是常态,哪里都会有我们党员的身影,去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永联村封闭其他支路,只留两条主路进出,党员志愿者们率先坚守在道口、路口、小区门口,有效管控外来人员及车辆,从早7点一直到晚8点,无论刮风下雨,每天风雨坚守,仅凭一个口罩一身马甲的单薄装备,志愿者们一起守护着自己的城。面对疫情,永联村的村民也是空前团结的,他们积极响应倡议,不聚餐、不出门,婚丧喜事全部从简;村民们也都踊跃报名,争当志愿者,不断送来各种物资,这也让王陈辉更坚定了守土尽责的决心。与此同时,无论是环境整治还是创城志愿等,都可以看到王陈辉和他带领的党员志愿者们的红色身影,他们和居委干部访群众,听民声,共同破解居民矛盾纠纷,真正做到“村民居民一家亲”,服务村民“无缝衔接”。

  永联村的动迁是因为金山第二工业区的发展,王陈辉在驻村期间就带领他的团队拜访园区内的企业,通过党建引领,和企业多交流,通过区域化党建活动,激发党建工作新活力,让园区企业参与到村委会的各项活动中来,与园区的多家企业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利用“心联鑫”金山区域化党建金山卫镇联席会议平台,实现互学互促,上海群力化工、上海汇得科技、上海长光等单位在公益项目认领、助学助困等提供帮扶,通过传统节日里的走访,让村内的一些弱势的家庭感受到关爱和温暖。2020年,在王陈辉和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又新增了结对共建单位7家,累计争取了帮扶资金50余万。王陈辉通过走访,不断拓展“朋友圈”,用好身边的资源,使得帮扶更精准,取得了明显成效,真正使村民得实惠,切实提升村民幸福感。

  驻村一阵子,心系一辈子。驻村的经历虽然短暂,但这段经历必将成为王陈辉人生中最难忘、最珍贵的一笔财富。

  


原文链接:http://nyncw.sh.gov.cn/mtbd/20220105/25a5be15860946548f8cd7d96682cbd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