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产量实现七连增 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发布时间:2022-01-07作者:佚名 来源: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2021年乐山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面积、产量不能掉下来”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稳农业”工作思路,全力保障粮食安全,确保粮食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超额完成省下目标任务,实现粮食种植面积334.0万亩,增0.9%,高全省0.2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5位;粮食产量125.7万吨,增1.7%,高全省0.2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6位,实现“七连增”。
一、扩面积,找准粮食生产根本点不动摇
耕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粮食生产的重要保证。一是贯彻落实“非农化”“非粮化”。按照“非农化”任务分工、“非粮化”粮食生产重点任务清单要求,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强化设施农用地经营监督,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管理,守住373.02万亩耕地红线和298.4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投资5.9亿元,建设完成2020-2021年立项高标准农田建设19.6万亩,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2.72万亩,累计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面积197.8万亩,可实现亩均增产100公斤。二是保护与提升耕地地力。推广秸秆还田、有机肥使用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75%以上,土地养分显著提高,耕地质量(等级)提升0.2以上。三是挖掘耕地潜力。着力粮经复合,扩大稻—油(蔬、药)轮作规模和稻田综合种养,利用幼龄果茶药园,采取增、间、套、围,扩种旱地粮食作物3.15万亩,稻鱼(鸭、虾、鳅、蟹、蛙)综合种养12.09万亩。充分利用川西南有限光照资源,争取再生稻物化补贴支持,发展犍为、井研、市中区高产示范片4万亩,带动再生稻有收面积19.24万亩,实现有收产量1.84万吨。自主复耕、代耕代种、流转复耕撂荒地4787亩,增加粮食种植面积3716亩。
二、攻单产,抓住粮食生产突破点不罢手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提高粮食产能的内在要求。一是推良种。依托科研院所,组织专家,开展418个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和引种备案,对116个水稻品种、54个玉米品种开展转基因抽检和品种风险评价,推广两系杂交稻和籼梗杂交稻66.29万亩,建成马铃薯良种繁育原种生产基地800亩,马铃薯优质品种覆盖率达100%,主要粮食作物良种普及率达98%以上,确保源头安全用种。二是推良技。承担省级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开展“淹水直播绿色高效种植技术试验示范”。采取“科研院校+地方推广”、现场学习观摩,示范推广“杂交稻暗化催芽齐苗壮根技术”、“水稻集中旱育秧技术”、“丘陵地区机插秧、机直播技术”,建立工厂化育秧中心3个,实施工厂化育秧面积1万亩。全市实施集中育秧面积6.13万亩,机插秧机直播7.43万亩,实现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95%以上。三是推良机。重点突破水稻插秧、油菜播收以及玉米机播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推进品种选育、栽培养殖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开展轻简机械示范推广,示范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在装备、作业和管理上的应用,加速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夹江县创建全省“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市主要农作物机耕水平95.6%、机播水平33.9%、机收水平56.6%、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5.4%以上。通过科技推广,玉米、水稻产量要素调查平均理论单产较上年实际单产分别增加40.07公斤/亩、26.82公斤/亩。
三、调结构,把握粮食生产着力点不松劲
改善粮食种植结构性矛盾,是提高粮食生产的重要抓手。一是依托项目。依托绿色高质高效示范、耕地轮作休耕试点、种粮大户补贴、产粮大县奖补项目,加大“稻香杯”优质水稻、青贮饲用玉米、高蛋白大豆和马铃薯种植作物的升级换代,第五、六届“稻香杯”获奖品种种植面积31.6万亩,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面积达到104万亩,适合草食畜牧业需求的青贮饲料产量3万吨,优质大豆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脱毒马铃薯30万亩以上。二是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在夹江县、井研县、犍为县、峨眉山市重点培育“两主体·四中心”(规模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主体,育秧中心、烘干中心、初加工中心、实训中心),开展土地托管、统耕统种、统防统治、统收统烘统储等社会化服务,扩大耕、种、防、收、烘、储等环节社会化覆盖面,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10.54万亩;从事粮食产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家庭农场、合作社、种粮大户)达536家。三是建设粮食园区。出台支持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鼓励政策,建立领导挂联机制,争取项目资金打造园区基地,就近就地加工转换,打造原粮优质化、加工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的粮食产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基地。培育夹江县黄土水稻-泽泻(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井研县宝五水稻现代农业园区、峨眉山市九里玉米-燕麦“粮改饲”现代农业园区等5个市级现代粮食园区和15个县级现代粮食园区。实现优质稻规模生产基地24个,优质稻规模生产面积25.86万亩,实现订单生产面积29.69万亩。
四、稳政策,保障种粮基本收益不降低
确保种粮农民基本收益,是稳住粮食生产的重要保障。一是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市委、市政府聚焦“只增不减”目标,出台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细则,印发了稳定粮食生产重点任务清单,细化分解了粮食生产目标任务。二是全方位督导。主要和分管领导高位谋划,在春播、夏耘、秋收关键时节,召开专题会、视频会,采取现场调研、进度报告、绩效考核、批示指示,高位推动,周密部署粮食生产。相关部门狠抓贯彻落实,制定出台指导意见,建立联系工作机制,合力推动工作举措落板落地。三是兑现粮食补贴政策。提高中晚稻粮食收购价连续到128元/100斤,陆续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1895.8万元,稻谷补贴2793.7万元,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3914.69万元,按“七普”乡村人口计算,人均领取补贴193元/人,释放了补贴资金政策效应,稳定了农民种粮积极性。2022年实现小麦恢复性生产5200亩,预计小春粮食作物面各31.18万亩,同比增1.87%。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坚定不移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继续巩固全市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好形势,着力提升粮食供给保障水平、着力提升粮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着力提升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2/1/6/1f805c6a651a4d1cba16d2ca86a7283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1-09米脂:一粒小米的产业链之...
- 2025-01-09“一个苹果”串起的产业链...
- 2025-01-08富阳:场口镇东梓关村民宿...
- 2025-01-08榆林好物亮相杭州,全国年...
- 2025-01-08富县:果业取佳绩 硕果累...
- 2025-01-08延长:严格开展节前抽样检...
- 2025-01-08延安:甘泉县踏雪送技助力...
- 2025-01-08组织案件回访监督 严格规...
- 2025-01-08【问计问需下基层 助农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