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禁渔让水清鱼丰成为“新美景”
发布时间:2022-01-07作者:佚名 来源: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冬日里,暖阳照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泛出道道金光。长江上游的重庆市江津区油溪镇江段,几只野鸭在江面时隐时现,被江水冲击而成的浅滩处,一群群鱼儿在欢畅嬉戏。寒冷的江水,因为鱼、鸟的出现而显得生机盎然。
一大早,江津区鸿鹄护鱼志愿队队长刘鸿就驾驶着快艇在江面巡逻。这段江面地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流湍急,氧气充足,是长江鲟、娃娃鱼等珍稀水生动物的家园。
7年前,眼见这里非法捕鱼猖獗,刘鸿自发组建鸿鹄护鱼志愿队,和七八名队友们一起呵护长江鱼儿。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长江大保护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护鱼行列,尤其是全面禁渔的大力实施,使这里的鱼类正在快速恢复。
“刚开始我们护鱼时,经常和非法捕鱼者发生冲突,现在长江大保护深入人心,齐抓共管的局面已经形成,我们巡护长江遇到的阻力更少了。”刘鸿感慨地说,一年前每次巡江,总能收获大量非法捕鱼工具,比如地笼网、刺网等,现在出去这些非法捕鱼工具几乎看不到了。
非法捕鱼的减少,增殖放流的加大,让长江鱼类重现生机。江边的一个洄流处,曾是“鱼巢”所在地,这是一种帮助鱼类繁殖而搭建的人工设施,上面铺满了供鱼类产卵的青草。“随着长江鱼类增多,‘鱼巢’上面青草都被吃光了,这是全面禁渔成效最直观的见证。”刘鸿说。
距离该保护区两三百公里之遥的三峡库区,平静的江面也呈现出可喜的变化。巫山境内的神女峰脚下,江边的趸船上游客正在寻找着水中的“精灵”。那是一群群身体修长的银鱼,它们正成群结队地在江面游来游去。
“全面禁渔退捕后,我们建成了‘1+4+9’的护鱼模式,即1个渔政执法大队、4个护渔工作站、9个涉渔乡镇监控点的常态化护鱼网络,还挑选十多名优秀的渔民组成‘协助巡护队伍’,现在三峡库区的鱼类资源恢复情况非常明显。”巫山县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刘昌兵说。
“长江全面禁渔是长江大保护的重要举措。”重庆市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王维说,全面禁渔一年来,各部门、各地区形成了一致共识,建立了联动机制,护鱼的效果更加明显,一度难得一见的“鱼翔浅底”美景,正变得越来越常见。
记者:韩振
策划/编辑:金地、金小茜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ywxx/202201/t20220107_1028518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1-09米脂:一粒小米的产业链之...
- 2025-01-09“一个苹果”串起的产业链...
- 2025-01-08富阳:场口镇东梓关村民宿...
- 2025-01-08榆林好物亮相杭州,全国年...
- 2025-01-08富县:果业取佳绩 硕果累...
- 2025-01-08延长:严格开展节前抽样检...
- 2025-01-08延安:甘泉县踏雪送技助力...
- 2025-01-08组织案件回访监督 严格规...
- 2025-01-08【问计问需下基层 助农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