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县龙安镇柑坡村新村屯: 风貌提升乡村美 产业兴旺富路宽
发布时间:2022-01-07作者:佚名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村道宽阔,屋舍俨然;房前屋后,绿树红花;再往里走,鸡犬相闻,路边摆放着一只只蜜蜂箱,采蜜归来的蜜蜂“嗡嗡”地飞舞……走进兴业县龙安镇柑坡村新村屯,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这里的房子白墙灰瓦、崭新亮丽,统一规划,装修一致。
新村屯是岑溪至兴业高速公路拆迁集中安置村,也是兴业县“两高两道”乡村风貌改造提升示范点。2019年以来,新村屯积极推进乡村风貌提升“三清三拆+”活动。如今,村子美了,不少年轻人返回家乡创业,养鸡、养蜂,承包山岭种植沙糖桔、沃柑、红菇等,把村里产业搞得有声有色。
村里产业兴旺,村民致富路子广
近日下午5时许,刚在山上的鸡场喂完鸡的新村屯村民龚勇超回到家里,换下衣服,开始做晚饭。“吃完晚饭后,还得再去喂一次鸡。”龚勇超笑着说,鸡场就在他家后面的山上,有路直通,“骑摩托车的话,几分钟就到了”。
龚勇超家是3层高的楼房,外墙涂白色墙漆,楼顶砌琉璃瓦,显得古朴淡雅。屋内装修则颇时尚,黄色的地板、粉白的墙壁很亮眼。“这栋楼房几年前就建好了,今年刚装修完毕。”龚勇超说,搬迁到这里后,交通方便了,对他这样的养鸡户来说,运鸡和饲料都省时省力,养殖规模也扩大了。“我们目前是给一些公司养鸡,一只鸡最高可收益6元,一年下来,收入可达10多万元。”
在新村屯,像龚勇超这样在家发展养殖业的村民不少。“村里种植荔枝、龙眼、沃柑和沙糖桔较多,不少村民还利用这个优势养起了蜜蜂。”柑坡村村支书杨意强说。村民陈业民在自家旁边养了60箱蜜蜂,一年下来,仅销售蜂蜜就可收入几万元。杨意强介绍,在新村屯,养蜜蜂的村民有60户。
“现在不少年轻人都喜欢返回村里创业,发展养殖业。”杨意强说,村里的山岭天然生长红菇,几年前就有村民与外地一些拥有红菇种植技术的种植户一起发展红菇种植,收入可观。
柑坡村还是一个有名的“摩托车配件村”,新村屯就有不少人在玉林城区做摩托车配件生意。“现在村子变美了,在玉林城区做生意的村民也经常回村里居住了。”杨意强说。
整治村屯环境,推进乡村风貌提升
2008年,柑坡村第二塘、四季豪、第五塘自然村110户558人为岑溪至兴业高速公路建设“让道”,集中搬迁至新村屯。“新村屯现有居民房屋101栋,按13排14列整体规划,前后排间隔6米,每户三面采光并按10米×15米面积划分。”杨意强介绍,2019年以来,在兴业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新村屯积极推进乡村风貌提升“三清三拆+”活动,按照舒适、整洁、宜居的原则,通过“135”工作法,积极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
新村屯还以党员先锋带头,发挥党群桥梁作用,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其中,发动党员群众630人次积极参与开展环境整治提升三清三拆“扫一遍”活动,整治村屯环境,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深入开展。“整村由兴业县乡村振兴研究院统一规划建设,科学合理布局。”杨意强介绍,新村屯搭建设置凉亭、护栏、乡村振兴宣传牌以及文化背景墙等,实现村屯环境亮化绿化,营造“秀美新村,共建共享”氛围。村里还创新筹资方式,采取“五个一点”(即自治区奖补一点、县奖补一点、村集体补助一点、社会力量捐资一点、农户自筹一点)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乡村风貌提升工作资金紧缺难题。目前,村里每户自筹资金3000元至8000元(一层自筹3000元、二层自筹5000元、三层自筹8000元),县级财政每栋奖补5000元至30000元,为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同时,村里还利用领导干部回乡美化家园的契机充分发挥“四力”促进,进一步激活群众内生动力,迅速凝聚振兴乡村共识。村民理事会也积极参与,聚民心、集民智,乡贤、能人积极参与乡村风貌提升工作。
走活一盘乡村“支部强、产业旺、生态美”的新棋子
如今,新村屯已成为兴业县“两高两道”乡村风貌改造提升示范点。整村按照“三微四化五网六改”综合广府风格与客家风格的玉林岭南特色风格进行设计规划,以白墙灰瓦、坡屋顶为主要元素,采用飞檐翘角、燕尾屋脊、披檐、木门窗点缀,全村101栋农房全部制定一户一册、一房一册。目前,101栋农房已全面进行改造和整体风貌提升,工程已完工并通过自治区级验收。同时,因地制宜融入兴业县的文化底色,夯实乡村建设的“形、实、魂”,建设“三微”36个,种植菜苗、绿化1500多棵(株),绿化闲置用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设花带300米,铺设环村硬化道路2.2公里。
近年来,龙安镇坚持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动全面发展的重要引擎,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走活了一盘乡村“支部强、产业旺、生态美”的新棋子,打造了“两高两道”乡村风貌改造提升示范点柑坡村新村屯和历史文化名村龙安村。同时围绕产业振兴,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思路,深化龙安镇牟村现代农业养殖示范区建设,解决200人就业岗位,带动7个贫困村产业合作养殖收益68万元。2020年,全镇15个行政村平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77万元。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yl/t1107236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8-15蒙东地区农牧业招商引资座...
- 2025-08-15省农业农村厅全力开展农业...
- 2025-08-12韩俊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十...
- 2025-08-112025年河北省畜牧统计...
- 2025-08-06微塑料对土壤胞外酶活性的...
- 2025-08-05农业农村部召开防汛抗旱救...
- 2025-08-01省委第八巡视组巡视农业农...
- 2025-07-31第十届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 2025-07-23小麦抗病早熟的“双效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