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发布时间:2022-01-07作者:佚名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今年以来,北海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扎实做好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以产业为引擎,以文明为目标,以宜居为抓手,为乡村振兴增实力、展魅力、添美丽。
合浦县: 推行“一村一品”,打造美丽家园
近日,石康镇豹狸村的2000多棵北海市花三角梅花枝招展,成为周边居民的“打卡”拍照美景。这是合浦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合浦县聚焦“农村环境整治、乡村治理、乡村建设、移风易俗”目标,着力打造环境优美、治理致善、产业高质、乡风文明的“美丽家园”。
在“三清三拆”环境整治行动中,合浦县集中力量清理村中乱搭乱建现象,全面解决乡村环境卫生问题,同时以点带面,逐步亮化、美化、绿化,不少村民家家门前屋后都有个“小花园”“微菜园”,花团锦簇、瓜果飘香,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民风淳,乡村兴。建设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合浦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创建目标,通过举办道德讲堂、建设文明劝导服务队伍、组建村风文明理事会、推进落实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实行文明实践积分体系建设等形式,将文明村风培育融入村民生产生活。
推行“一村一品”,不仅景美,村也强。以合浦县闸口镇为例,该镇大路山村引进桂台(北海)农渔业合作双创园,运用台湾水产养殖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高标准改造建设养殖鱼塘,发展高价值农渔业,建立农田田园化、渔场产业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路径,以现代农渔业和旅游休闲为主题,打造富硒种植、现代渔业、休闲旅游、生态观光等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同时,闸口镇庆丰村、茅山村流转1000亩土地,推动合浦两岸红乡村振兴合作基地建设项目,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老百姓持续增收。合作基地建设项目与渔业小镇“桂台(北海)农渔业合作双创园”种养遥相呼应,促进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休闲度假、“候鸟”康养、特色美食、民俗节庆、科研游学、渔业观光、文化输出为核心支撑体系,高品质的“一村一景一品牌”逐渐形成。
海城区: 创新发展模式,贫困村脱贫摘帽变成“网红村”
在海城区赤西村里,有美丽的田园风光、朴素的农耕文化,小花园、文体活动广场等齐全的公共场所,展现农耕文化、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等主题的墙绘随处可见,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栽树种花,村子整洁别致,令人赏心悦目。经过多年持续发力,赤西村从海城区唯一一个贫困村,逐渐发展成为北海市远近闻名的“网红村”。2021年,赤西村被评为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是全市唯一入选30个广西乡村振兴特色案例的乡村,还先后获评广西3A级乡村旅游区“自治区级生态示范村”“北海市‘九有’建设示范点”“海城区乡风文明示范点”。
过去的赤西村一穷二白,基础设施落后,鲜有人问津。如今的赤西村积极盘活生态资源,创新发展乡村旅游“旅游+研学+康养”发展模式,大力打造北海“后花园”,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先行。近年来,海城区先后建成赤西人饮工程、赤西大门、赤西文化中心、赤西研学基地、赤西税务花园、廉政花园、党群服务中心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全面改善村庄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大力开展环境精细化整治,推进实施污水治理、改厨改厕、治危拆违、“三清三拆”等一系列惠民利民工程,整修“微田园”“微菜园”“微果园”,打造“两高两道”沿线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村容村貌破茧成蝶换新颜。
同时,赤西村将闲置民宅、农业生产配套用房、村委旧办公用房改造成为农事旧物展览馆、农家食堂和休闲生态农耕康养中心,推进400亩田园风光园、60亩赤西村农家乐、50亩农耕体验园和12亩赤西乡村旅游研学配套等乡村旅游、健康养生、学生课外体验基地等旅游项目建设,成为市民周末“网红打卡”地。
旅游兴,人气旺。赤西村瞄准了旅游红利,积极引进电商平台,构建“党建+电商+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实施集“线上”和“线下”农业特色产品销售、展示为一体的“赤西村电商运营中心”项目。据悉,这一项目每年可给赤西村集体经济增收2万多元。
银海区: 聚才引流,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
大棚瓜果飘香,鱼虾活蹦乱跳,村庄干净整洁……近年来,银海区凝聚乡村建设队伍力量,提升乡村风貌、壮大产业发展、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以绣花功夫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实施。
“道路干净了,环境美化了,生活舒适了。”看着干净整洁的村庄,银海区福成镇平新八一村村民发出由衷的感慨。记者了解到,银海区广泛发动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政府投入资金,集中力量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三清三拆”工作,完善“三微”“四化”“五网”“六改”基础设施,村庄面貌日新月异。与此同时,银海区充分发挥乡村思想文化阵地政治引领作用,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户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打造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乡村治理“银海样板”。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银海区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产业组团”的发展思路,大力引进山东寿光、贵州凤集、河南牧原等龙头企业,建成福成现代果蔬产业园、100万只高品蛋鸡、200万羽青年鸡等项目;创建各级现代农业示范区53个,其中自治区级示范区3个;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其中自治区级1家;全区设施农业5.8万亩以上,大棚种植2万亩以上,连片种植面积居广西前列。
目前,银海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逐步形成,凤集可生吃鸡蛋、北甜系列哈密瓜、三合口子姜等“一村一品”农业品牌化不断打响,北海市银海区侨港镇(海产品)获得农业农村部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铁山港区: 挖掘海洋资源,谱写乡村“海文章”
近年来,铁山港区充分挖掘海洋资源,发挥海洋环境优势,大力拓展海洋产业,开发乡村旅游,推动产业与旅游相互促进,带动乡村面貌不断美丽蜕变,谱写美丽乡村的“海文章”。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铁山港区依托当地南珠产业传统优势,大力发展南珠养殖,创建自治区级南珠产业核心示范区,安排脱贫群众参与南珠插核、管养、采珠等增创收入;采用“龙头企业+养殖户(脱贫群众)”模式,打造深水抗风浪现代农业示范区,用海洋养殖带动产业发展。同时,铁山港区成功培育了特色果蔬种植、努比亚山羊等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且实现规模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
阳光、海水、沙滩、绵延千亩青翠松林的海岸线,是铁山港区独特的滨海自然风光。铁山港区通过政府规划引导,牵头成立青山头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建设木板海岸观光步道、观海民宿、大型烧烤场、沙滩排球场等游客吃、住、玩设施,创新开设珍珠插核体验区、原珠开采区及珍珠展览馆,推进传统产业与旅游相结合。今年,铁山港区青山头村获评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
沿着宽广平坦的道路来到兴港镇小马头村委木头田村,映入眼帘的是美丽自然的乡村景色:路旁的竹篱笆和艺术墙别具一格,竞相绽放的鲜花点缀着村庄的各个角落,新建的文化广场为村民休闲健身提供了理想活动场所。这是铁山港区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示范村庄的一个缩影。该区选取一批基础好、群众意愿强、具有代表性的村庄,打造为设施完善型村庄和精品示范型村庄。据了解,设施完善型村庄重点整治村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精品示范型村庄则在完善设施的基础上打造精品农房、精致环境、精彩文化、精美乡村旅游、精心产业发展等“五精”工程,为乡村振兴提供示范引领。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bh/t1106602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确保农机安全 迎接元旦佳节
下一篇:我市生活必需品供应情况良好
最新信息
- 2025-08-15蒙东地区农牧业招商引资座...
- 2025-08-15省农业农村厅全力开展农业...
- 2025-08-12韩俊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十...
- 2025-08-112025年河北省畜牧统计...
- 2025-08-06微塑料对土壤胞外酶活性的...
- 2025-08-05农业农村部召开防汛抗旱救...
- 2025-08-01省委第八巡视组巡视农业农...
- 2025-07-31第十届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 2025-07-23小麦抗病早熟的“双效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