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农业农村局推行“二二四工作法”,全力开展土壤酸化治理工作
发布时间:2021-12-22作者:佚名 来源: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土壤酸化是近些年耕地突显的问题,直接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成为作物产量、品质提高的障碍因素。莒县依托近两年开展的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项目,在该县果庄镇、洛河镇等9处乡镇街道土壤酸化区,推广应用土壤调理剂、生物有机肥为主要技术内容的酸化耕地治理技术,土壤pH提高了0.03,遏制了土壤酸化,提升了耕地质量,趟出了一条土壤酸化治理的新路子,促进了项目区农业绿色发展。
一、做好“二个保障”,夯实工作基础
把项目区酸化治理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的大事来抓,一是成立莒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统一部署、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研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成立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制定技术方案、技术培训、田间指导等工作。先后召开专题会议4次,开展工作督导及技术培训17次。
二、注重“二个确保”,提升治理水平
一是确保实施方案切实可行,在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全县耕地质量评价资料,确定土壤pH值≤5.5为改良地块,划定酸化治理面积3.1万亩,经充分论证后制定实施方案,围绕全县主导作物小麦确定技术模式。二是确保采购物资质量可靠,注重土壤调理剂和生物有机肥产品质量,注重是否取得国家批准的登记证,是否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是否获老百姓好的口碑,生产企业是否有较高的专业化程度。
三、落实“四个强化”,确保治理效果
一是强化宣传培训,促进普及应用。通过举办不同层次技术培训班、送技术到田间地头、报刊、电视、流动喇叭、悬挂条幅、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让酸化治理区农户知晓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期间,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1200人次以上,举办不同层次培训班24次,依托日照市金乔传媒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在秋种期间雇佣3辆宣传车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
二是强化典型引路,促进示范带动。为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便于组织现场观摩学习,在交通方便、集中连片度高的莒县洛河镇大张宋村、龙山镇西楼村、寨里河镇上麻峪子村及其周边建设3处小麦千亩示范片。示范片树立标牌,明确技术模式,通过集约资源、集成技术,建设质量高,为农民群众提供了鲜活的现场展示,让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有样板、干有示范。2021年小麦收获期间,三个示范片小麦平均单产471.7公斤,比项目实施前平均亩增产7.6%,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是强化技术模式,确保科学应用。为确保治理效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土壤酸化治理技术进行了会商。使用方法:主推小麦播种前均匀撒施后随播种机械耕翻入土。在使用环节,土壤调理剂每亩40公斤或土壤调理剂每亩20公斤+生物有机肥每亩40公斤。项目区采购发放土壤调理剂2893.485吨、生物有机肥527.65吨。
四是强化监督审计,促进公开透明。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人负责、确保了专款专用,资金支出严格按照《中央财政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执行。项目资金两年累计491.25万元。委托山东阳光工程造价有限公司对所采购物资进行了招标、发放审计,对所有资金支出进行监督。物资发放环节,抽样及入户调查占比数量达总户数的5%。采购的土壤调理剂和生物有机肥全部由乡镇政府协调各村统一集中发放,并张榜公示,确保公开透明,及时发放到每一个农户。(莒县农业农村局)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xwzx/dfdt/202112/t20211220_381306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7-18植物糖转运蛋白进化与功能...
- 2025-07-182025年全国秋粮病虫害...
- 2025-07-15学习苏门家训 涵养清朗...
- 2025-07-15中央八项规定映初心 清风...
- 2025-07-15东兰县三石镇纳腊村党总支...
- 2025-07-1520项措施护航!山东乡村...
- 2025-07-15南丹县:测报站技术员深入...
- 2025-07-15南丹县月里镇:烟田采收正...
- 2025-07-15天峨县农业农村局到六排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