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中农时代-农民HZS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农村百科 > 渭南:市种子站品种审定的桥梁 种业振兴的基石

渭南:市种子站品种审定的桥梁 种业振兴的基石

发布时间:2022-06-18作者:佚名 来源: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三夏”时节,在渭南市临渭区故市镇杜王村,道路两侧麦浪滚滚,麦粒金黄。在麦浪间,有一片麦地很特别——每一块麦田前都竖起了红底白字的牌子,上面标注着小麦品系名称和一串编码。

  

  1_副本.jpg

  渭南市农作物区域试验站内,小麦标准试验示范田金灿灿一片

   这里,就是渭南市种子工作站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这些红色牌子,正是这些小麦新品系的“准考证”名称。在占地70余亩的试验站,有161个试验品种在此参加一场综合考试,它们要在这里“过五关斩六将”,充分展示各自的品种特征、特性后,才能通过省级审定或国家审定。只有通过了省级审定和认定,小麦种子才能广泛种植于三秦大地的土壤中;只有通过了国家审定,这些种子才有机会走出陕西,将生命挥洒在更广阔的天地。

  2_副本.jpg

  

  不同品种的小麦标准试验示范田整齐分布禁止复制

  “试验站承担了渭南开展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示范、展示、技术集成推广等任务,公平公正客观地评价出各品种在渭南这一特定区域的丰产性、适应性、稳产性、抗逆性等性状表现。”渭南市种子工作站品种资源科科长、高级农艺师蔺晓伟介绍,“我们的试验,能够成为小麦、玉米种子在关中灌区表现的重要依据,为我省选出更适宜种植推广的优良品种。”禁止复制

  3_副本.jpg

  渭南市农作物区域试验站内,工作人员认真查看、记录每个小麦试验品种长势情况禁止复制

  ▼试出“优等生”▼禁止复制

  “西农511”正是从这里“过五关斩六将”后试验出的“优等生”。禁止复制

  2013年,“西农511”和“西农805”等小麦品种被划分在同一组,来到试验站参加“考试”。在这里,它们将一同经受为期两年的区域试验和一年的生产试验。禁止复制

  “通过生产示范,能够了解小麦品种的利用价值和适宜种植区域。在生产试验的基础上,在更大面积、接近大田生产的条件下,对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进一步验证,掌握品种特点、栽培技术规范要点和适宜种植地区,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优势。”蔺晓伟介绍。禁止复制

  渭南是典型的关中灌区,这里的土壤特点、气候条件、耕作方式、生产水平都代表了关中灌区的特点。在这里,小麦品种要“考试”的科目有很多,丰产性、适应性、稳产性、抗逆性、抗病性等等一系列挑战都在考试范围。若能够通过考试,则证明了它们适宜在关中灌区东部种植。禁止复制

  对于像蔺晓伟这样的试验人员来说,他们要为前来“考试”的小麦品种准备好位置合适、形状规整、大小合适、前茬一致、地力均匀、排灌顺畅的地块。同时,他们要为每一个品种、每一块地公平、公正地设计、播种和管理。禁止复制

  丰收时节,每一项科目都顺利通过的小麦品种,成为从这里试验出来的“优等生”。“西农511”正是这样,在2015年经过省审、在2018年经过了国审,又回到试验站进行示范。禁止复制

  “通过示范,看看小麦品种是否适宜大规模种植。同时,总结各个品种的特点、生长情况、管理模式,帮助这一品种达到最佳丰产效果。”农艺师贺同金说。禁止复制

  4_副本.jpg禁止复制

  工作人员介绍“省节肥组”小麦试验品种情况禁止复制

  ▼贴心“田管家”▼禁止复制

  6月7日,正值夏收时节。禁止复制

  一株株饱满的麦穗随风摇曳,连成一片片金黄的麦浪。与农民用机械收割不同,试验站的种子需要靠人力将每一个小麦品种交出的答卷收回来。禁止复制

  这一天天蒙蒙亮,蔺晓伟就带着团队工作人员来到试验站,提前将麦穗回收检查。烈日下,他们按照工作分组,或俯下身子,或蹲在地上,对样段(点)内的每株(穗)进行认真的测量、计数、记载。按照小麦试验操作规程和试验方案要求,每个品种随机选穗30穗,对试验田里的161个品种(系)、633个样段(点)进行数据采集。禁止复制

  像这种的辛苦劳作,贯穿了小麦种子试验的各个过程。禁止复制

  贺同金记得,去年10月中旬,试验人员正在播种小麦,暴雨突然来袭。“当天,我们全部试验人员都冒着雨将这一组品种种完。同一组试验的同一重复品种,要保证种植时的公平公正,必须在同一天全部种完。”贺同金说,“哪怕晚种一天,可能都会影响品种的真实表现。”禁止复制

  “在试验站,周边农民都说我们比他们更像‘农民’!”蔺晓伟笑着说,“不同时间段,我们都要钻到试验田里,仔细观察小麦生长情况,一看一整天,做合格的‘田管家’。”禁止复制

  出苗期,试验人员要调查露出地面2厘米的小麦出苗时间;分蘖期,要调查1米样段的分蘖数;越冬期,要调查小麦的冻害情况……不同生育时期的小麦生长性状,都被详细记录在册。禁止复制

  不同的小麦品种一天天成长,记录在册的数据一页页充实。一串串数字背后,是小麦拔节孕穗的努力生长,亦是试验工作人员日日夜夜的悉心守护。禁止复制

  5_副本.jpg

  贴心的“田管家们”禁止复制

  ▼良种推广者▼禁止复制

  去年,渭南市临渭区受强秋淋天气影响,地块中的积水难以排出,给小麦播种带来了困难。禁止复制

  “我不种了,麦子根本种不进去!”到去年11月23日,面对大量田块播不进去麦子的困境,临渭区地尧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战红沮丧地说。禁止复制

  “我给你推荐几种适合晚播的种子,配合着配套的物资和技术,问题不大!”蔺晓伟鼓励道。禁止复制

  将信将疑间,赵战红按照蔺晓伟的推荐,播下了麦子。开春后,由于气温低,“一根针”式的弱苗让他心里很忐忑。在试验站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他没有按照惯例浇水、施肥,而是推迟了浇水,提前利用雨雪天追肥,并且增加了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的次数。禁止复制

  就在这几天,赵战红的晚播小麦喜获丰收。“一亩产量达1300斤左右,比我往年种植的品种还多了100斤!多亏了试验站推荐的良种和配套的良法!”

  6_副本.jpg

  不同品种的小麦标准试验示范田整齐分布禁止复制

  向群众推广良种、良法,亦是试验站的重要工作之一。今年4月,渭南市种子工作站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在临渭区官道镇蒲家村开展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现场培训,为种粮大户、群众代表等80余人讲解小麦中后期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讲解之余,市种子工作站还编印了《渭南农作物主栽品种简介》小册子,现场发放。禁止复制

  “我们每年至少开展4次对群众的培训,每次辐射带动的群众超过500人次。”渭南市种子工作站站长马小平说,“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挥工作站人员的技术业务优势,结合生产需要和群众需求,积极开展为当地群众办实事的服务活动。”禁止复制

  禁止复制


  禁止复制

  

  渭南市农作物区域试验站内,小麦标准试验示范田金灿灿一片禁止复制禁止复制

  

  1_副本.jpg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zydt7141/20220616/979720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