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转基因技术前景广阔
发布时间:2022-05-01作者:佚名 来源: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顾幸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转基因技术。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要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普宣传和产业化发展。中央和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转基因产品的研发。目前,我国在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番木瓜等农作物,以及畜禽疫苗的转基因技术研发上,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省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稳妥有序推进转基因等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孵化一批创新企业,生物育种成果不断涌现,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一、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基因是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序列,是决定生物特性的最小功能单位。转基因,就是科学家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将一种生物的一个或多个基因转移到另外一种生物体的基因组内,从而让后一种生物获得新的性状。转基因是现代生物育种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使用转基因技术的育种即为通常说的转基因育种。转基因育种与传统育种都是对基因进行转移和重组,不同的是,传统育种一般为同一物种内的基因转移,而转基因育种则能够打破物种界限实现基因转移,拓宽遗传资源利用范围,更为精准、高效和可控。例如,第一代转基因作物就是通过将微生物杀虫蛋白基因或耐除草剂基因转移到作物上,使作物获得抗虫或耐除草剂性状,进而减少农药使用,降低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及农产品安全风险或减少人工除草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因此,转基因育种技术是对传统育种技术的延伸、发展和新的突破。
二、转基因技术的优点
转基因育种有两个突出优点:一是精准,传统育种随机性大,主要依靠育种经验,通常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达到育种目的,而转基因育种能够准确知道目标基因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清楚转进去之后会出现什么结果,效率非常高,可迅速解决育种难题。二是打破生物物种间基因重组的界限,把传统育种不可能实现的基因转移变成可能。转基因技术的两个优点,促进了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迅猛发展。但由于当前人类对基因组学的研究滞后,可供育种使用的基因并不多,限制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三、转基因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一)全球农业转基因研究与应用发展迅猛
全球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迅速,转基因生物产业化发展较快。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把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物技术作为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和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的战略举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注重加强对生物育种领域功能基因的挖掘和利用,拥有的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和大豆等作物基因专利数量超过全球总数的70%。转基因农作物面积快速扩大,全球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中74%的大豆、79%的棉花、31%的玉米、27%的油菜都是转基因品种。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迅速增多,全球商业化应用的国家已增加到71个。转基因作物种类不断增加,全球批准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已增加至32种。美国是转基因作物最早和最大的种植与消费国,巴西、阿根廷、印度、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商业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
(二)我国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正在奋起直追
我国高度重视农业转基因技术发展。由于国内农产品刚性需求不断增长,而耕地面积有限,重大病虫害多发频发,干旱、高温、冷害等极端天气时有发生,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带来环保问题,急需加快培育一批抗虫、抗旱、耐盐碱等抗逆性强且高产优质的农作物品种,依靠传统育种已经越来越难完成育种任务,转基因育种成为不二选择。2008年国家启动实施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2009年生物育种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实施以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初步建成独具特色的转基因育种科技创新体系,整体研发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居领先地位。其中,水稻、小麦等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以及抗虫转基因水稻、抗虫棉、转植酸酶玉米等产品研发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抗虫玉米、耐除草剂大豆和抗旱小麦居国际先进水平。克隆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要育种价值的高产、抗病虫、抗逆等关键基因100多个,显著提升我国自主基因、自主技术、自主品种的研发能力,具备持续培育转基因生物新品种的技术能力。目前,我国批准并大面积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批准允许进口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甜菜。我国已育成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190多个,累计推广种植5亿亩,减少农药用量65万吨,增收节支650多亿元,国产抗虫棉市场份额达到99%。
(三)广东省生物育种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
我省已建设一批种业科研机构、培育一批种业人才团队、孵化一批种业创新企业,生物育种成果不断涌现,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发布的《生物育种产业专利导航研究成果》报告,我省生物育种国内专利申请量排在全国前列。我省科研机构参与完成的“水稻基因组学研究及应用”“超级稻亩产突破1000公斤”“黄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组学研究利用”三项生物育种成果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十三五”十大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
2002年以来,省农科院多个育种团队相继在“国家973项目”“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等项目支持下,开展转基因育种和基因编辑技术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研究。华南农业大学2009年立项建设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我国航天育种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是全国最早发展生物育种产业的城市之一,在2010年就规划建设了深圳现代农业生物育种创新示范区,从2012年开始通过财政专项共资助2.63亿元,实施163个生物育种项目,带动社会投资13.6亿元,已培育孵化出创世纪种业、兆农农业科技、洁田模式生物科技、隆平金谷种业、中禾生物种业等一批快速成长的生物育种企业,其中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拥有我国唯一大规模产业化转基因抗虫棉核心专利技术,选育出19个通过审定的转基因棉花新品种,进行产业化推广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我省科研机构还在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研发、马铃薯杂交种子繁殖技术创新、高抗青枯病辣椒育种研究、黄瓜基因组遗传密码破译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培育出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新种质和新品种。
四、农业转基因发展战略与重点任务
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在缓解资源短缺、保障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拓展农业功能等方面已显现出巨大潜力,成为世界各国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的焦点,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先导和引领作用。当前,广东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积极稳妥推进转基因研究与应用。一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突破。从农业生产重大需求出发,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二是坚持科学评估、审慎决策。严格按照法规和技术标准,遵循国际通行原则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展科学评价,完善信息公开和部门会商机制。三是坚持规范程序、依法管理。严格规范试验、评价、决策和监管程序,加大监管力度,实现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出口的全程监管。四是坚持分类指导、分步推进。综合评估科学、经济、贸易、社会和文化等因素,按照“非食用→间接食用→食用”的顺序稳慎推进产业应用。
当前需要做好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普宣传三个重点工作。一是加强技术研究,抢占技术制高点。针对我国干旱、盐碱、病虫多发、气候变化等农业发展重大问题,优先攻克主要农作物抗旱、抗病虫等性状的技术难关,培育转基因优质棉、抗病虫抗旱玉米、耐除草剂大豆等重大品种,带动现代种业发展。二是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安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防止未获批准的转基因生物种子流入市场。严格按照法规开展转基因制种及种植试验,做好南繁基地和制种基地环节的监管,防止违规种植。严格做好进口转基因生物原料加工环节的监管,符合条件的企业才发给加工许可证,确保进口转基因生物种子不流失一粒、不遗漏一粒、不挪用一粒。三是加强科普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全面客观公正开展科普宣传,紧紧依靠宣传主渠道,积极运用新兴媒体,打造科普宣传平台。深入学校、社区和公共场所,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交流,扩大科普宣传覆盖面,为我省农业转基因技术研究和应用创造良好的氛围。
原文链接:http://dara.gd.gov.cn/nyyw/content/post_392164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4-11-27农业农村部召开年轻干部座...
- 2024-11-26第十五届农业贸易政策国际...
- 2024-11-19习近平会见英国首相斯塔默
- 2024-11-19核心微生物菌群通过诱导宿...
- 2024-11-15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召开...
- 2024-11-14李强在河北调研时强调:坚...
- 2024-11-12新型纳米抗菌肽可抑制耐药...
- 2024-11-05李强同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
- 2024-11-04韩俊会见斯洛伐克农业和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