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农民合作社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农村资讯 > 衡阳市| 常宁市四措并举稳定粮食生产“基本盘”

衡阳市| 常宁市四措并举稳定粮食生产“基本盘”

发布时间:2022-04-16作者:佚名 来源: 南省农业农村厅

  

  当前,正值春耕大忙时节,走进常宁市西岭镇桐江村烟粮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工厂化育秧大棚,十几名农民分成三组正在开展流水线机抛早稻播种作业,拌种和基质,播种放软盘,有序摆好盘。据该合作社负责人李生春介绍,2022年计划种植双季稻6900余亩,目前已完成早稻机抛育秧5500亩。

  作为湖南省粮食主产区之一,常宁市近年来采取落实惠农政策,培育种粮主体,推广应用科技,延伸产业链条等举措,有效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围绕2022年“粮食总播种面积86.59万亩,总产36.8万吨以上,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全市上下勠力同心,综合施策,掀起春耕备耕的热潮,目前早稻(大田面积)已播种19.5万亩以上,预计3月底全面完成早稻育秧。

  惠农政策提振种粮信心

  坚持高位推动、综合施策,建立“市级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包户”的三级包保制度,细化分解目标任务,逐级压实工作责任,逐一落实种植主体,按照农时季节季季紧抓、环环相扣,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完成。市委、市政府制定《粮食生产工作实施方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十条政策措施》,严格落实国家有关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对集中育秧、种植大户、示范创建、先进单位等十个方面进行资金奖补;开展种粮完全成本保险,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本级财政投入粮食生产资金5932万元,较上年增加23%以上。

  培育主体发展规模种粮

  常宁市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确权颁证,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耕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种粮,新型主体已成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力军。目前,全市种植双季稻30亩以上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达到2160户、882个、261个。

  

  

  柏坊镇早稻工厂机械化育秧

  

  推广科技助力粮食丰产

  开展双季稻高产高效“整万千百”梯级示范,创建一批整村、整乡粮食高产典型。重点打造罗桥、三角塘、洋泉、庙前、西岭、柏坊6个万亩双季稻绿色高质高效核心示范区。各乡镇(办事处)办好1个千亩(或整村)双季稻高产高效示范区;每个村办好1个百亩示范点。市农业农村局以班子成员带队,派出21个工作组179名技术人员联乡包村下沉一线开展政策宣传、技术指导、信息报送和工作督办。通过采取“六统一”(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时间规划、统一种植标准、统一订单收购、统一机械化作业、统一病虫防治)行动,推进“十代”服务模式,组织水稻由种到收全程机械化及稻谷烘干服务,降成本,增效益。已落实早稻“一村一品”行政村210个,签订服务合同190个村,服务面积达23万亩。大力推进早稻专业化育秧,支持大户(合作社)为周边农户提供集中育秧和机械抛插秧社会化服务。采取“1+1+1”集中育秧联带负责制,即1个育秧示范点要有1名乡镇干部和1名农技干部蹲守,负责行政工作和技术指导。烟粮、智邦、泉峰等农业农机合作社利用集中育秧大棚、烤烟育苗工厂开展早稻集中育秧,可提供2.5万亩早稻机械抛插秧。

  强链补链提升种粮效益

  实行产加销结合,延长稻米产业链。大力推广高档优质稻品种,做大基地规模;培育龙头企业,做好稻米产品精深加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积极申报“两品一标”认证,做强常宁优质大米品牌;利用“直播带货”“互联网+”、冷链物流、休闲购物等创新营销模式,拓展稻米产品市场,提高常宁粮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促进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增加种粮农民收益。

  


原文链接:http://agri.hunan.gov.cn/agri/xxgk/gzdt/sxdt_1/202204/t20220412_2273375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