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农民合作社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农村资讯 > 黑龙江 护好“大熊猫” 筑牢“压舱石”

黑龙江 护好“大熊猫” 筑牢“压舱石”

发布时间:2022-03-09作者:佚名 来源: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北大荒集团克山农场有限公司马铃薯种植作业。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罗福沟乡谷子地。辽宁日报记者 杨靖岫摄

   绥化市海伦市一处黑土剖面图,黑土层达100多厘米。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

      “习近平总书记把黑土地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黑龙江省地处东北平原黑土区核心区域,典型黑土耕地面积占全国的56.1%,这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要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利用,因地制宜、分级分类,不断丰富路径、方法和手段,抓好科技研发成果应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使我们脚下这片黑土地不变薄、不变瘦、越来越肥沃。”黑龙江省委书记许勤在绥化市肇东市调研黑土地保护工作时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强化责任担当,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作为粮食生产大省,黑龙江的黑土耕地资源更是无比珍贵。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把黑土地保护作为政治责任抓在手上,经过多年努力,黑龙江的黑土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省黑土耕地质量等级平均为3.46等,比东北黑土区高0.13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6.2克/千克。”全国人大代表王金会说。

       大力推广 “龙江模式” “三江模式”

      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综合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加强黑土地保护,提升黑土地质量,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辖区土地总面积5.54万平方公里,拥有典型黑土4100万亩的北大荒集团,在长期开发建设中,一直高度重视生态安全和黑土保护。全国人大代表王守聪介绍,北大荒集团全面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农药替代传统农药、地表水替代地下水、保护性耕作替代传统翻耕、无人化替代机械化、规模化格田替代一般格田“六个替代”和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农机智能化全覆盖、绿色生产全覆盖、标准化生产全覆盖、数字农服管控全覆盖、投入品专业化统营全覆盖“六个全覆盖”工程,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经过多年保护利用,目前,黑龙江省旱田耕层平均24厘米,其中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地块平均达到30厘米以上。黑土保护“龙江模式”(旱田)和“三江模式”(水田)被列为全国黑土地保护主推技术模式。

   构建完善黑土保护各项机制

       黑土地形成是个漫长的过程,目前黑土地拥有的自然属性大约经过了1.1万年才形成。经历了近60年的农业耕作后,我国黑土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了1/3,部分地区甚至下降更多。

       全国政协常委冯巩与全球土壤伙伴关系国际黑土研究院主席韩贵清一起,在黑龙江省多地进行了调研。这次全国两会他在自己的提案中提出,为有效破解黑土地质量下降的问题,需构建完善黑土地保护指挥和管理机制,构建国家黑土地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黑土地保护政策和补偿机制,建立东北黑土地保护特区,集中打造黑土地保护科技支撑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马立群建议,进一步重视和统筹黑土地经济品牌的培育。依托东北珍稀的黑土地资源,积极发展黑土地经济,打造黑土地生态优势品牌,发展黑土地产业,尤其是以绿色农业为契机,积极抢占黑土地保护的国际市场话语权,大力打造黑土农产品绿色发展的世界品牌,让东北“黑土地”加快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持续发力夯实稳粮增产根基

      “加强耕地保护利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产保供、乡村振兴、畅通循环的重要基础。”全国政协常委、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赵雨森说。

  “从长远看,目前的黑土地保护还没有达到理想目标,还需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强化培训,让他们掌握技术要领,形成黑土地保护的强大合力;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继续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通过组织创新促进模式的落地,实现整县、整乡、整村、整片黑土地保护示范;要加大《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的宣传贯彻落实力度,引导全社会提升依法管土、护土意识。”王金会代表建议。

       王守聪代表结合北大荒集团的工作实际,提出要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力度,进行高标准农田科学规划与实施,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加强黑土耕地保护与利用,大力实施秸秆还田、深松整地、科学轮作、增施有机肥、节水农业等有效黑土保护措施的推进力度,提高黑土耕地质量;加快黑土保护综合配套示范区建设,构建黑土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东北黑土地概况

       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是我国“藏粮于地”的坚实保障。

       我国东北黑土地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部分地区。

       东北黑土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4,商品量占全国的1/4,调出量占全国的1/3,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2017年印发的《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提到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约2.78亿亩,其中,到2030年实施黑土地保护面积为2.5亿亩。

       到2030年东北黑土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达到32g/kg以上,提高2g/kg以上。 (文/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静 刘畅 郭铭华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梁金池 摄/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树江)

  


原文链接:http://nynct.hlj.gov.cn/nynct/c100013/202203/52281399f3e34d17981524819dd1346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