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省委一号文件解读:扎实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发布时间:2022-03-09作者:佚名 来源: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日前,《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公开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全省“三农”工作的第19个省委一号文件。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厅厅长王兆宪就文件精神进行了全面解读。
金沙农场永兴合作社收获整地联合作业
一、应对风险挑战,必须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和不确定,应对风险挑战,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千方百计稳住农业这块基石。省委一号文件把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放在首位,强化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的政治站位和责任担当,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一是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构建起“五级书记”抓粮食安全格局,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18亿亩以上,产量保持在1500亿斤以上。二是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产粮大县抓粮有积极性。三是下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施大豆产能提升工程,探索开展水稻改种大豆试点,为保障大豆等初级产品供给贡献力量。四是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坚持“稳生猪、扩牛羊”,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提高畜产品供给能力。全省肉蛋奶产量达到900万吨。
林甸县东兴乡百米河
二、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耕地保护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我省地处东北平原黑土区核心区域,典型黑土耕地面积占全国的56.1%,这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省委一号文件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突出耕地保护建设,进一步强化“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一是坚决守住耕地红线,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逐级分解下达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加大耕地执法监督力度,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二是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深入实施“5+2”田长制,探索开展黑土地保护示范整建制创建,因地制宜落实“龙江模式”“三江模式”等关键技术模式,妥善解决水土流失问题,贯彻实施《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推进依法管土、依法治土。三是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黑土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一体推进,围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重点,突出抓好水土流失防治、中低产田改造、水利设施建设,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10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5万亩以上。
东宁市北河沿村黑木耳国家标准化示范园
三、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四个农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时,作出“坚持发展现代农业方向,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重要指示。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坚持以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为农业强省建设方向,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在这里,“四个农业”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系统科学、完整统一的体系,科技是发展动力,绿色是发展方式,高质量是发展路径,品牌是发展目标,“四个农业”需要系统化推进实施。一是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发展科技农业,以种业创新、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创新,以及生物技术、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为重点,建设全方位、全链条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推广体系,打造全国现代化大农业科技创新高地。二是以生态优势为依托发展绿色农业,适应需求侧变化和消费升级需要,着力在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生产环境等方面下功夫,增加绿色有机农产品供给,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三是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发展质量农业,坚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着力提标准、防风险、严监管,推进农业全产链标准化,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四是以市场营销为牵动发展品牌农业,强化市场化眼光,树牢市场化意识,运用市场化方式,鼓励市场营销和品牌创造,抓好品牌整合,强化品牌营销,讲好农业品牌龙江优势、历史故事和文化积淀,推动龙江优质农产品畅销全国、走向世界。
桦川县星火村-龙江民居
四、坚持在关键环节持续用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强调这是乡村振兴的前提,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当前,我省部分脱贫地区群众收入水平仍然较低,脱贫基础还比较脆弱,仍然存在返贫致贫风险。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在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作出安排。一是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用好一键申报APP,抓实农户自主申报、部门筛查预警、基层干部排查三个路径。二是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三是加大对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力度,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对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予以适当倾斜支持。四是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建华区高峰村村委会大楼和休闲广场
五、落实落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对标对表中央要求,明确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一是聚焦富民产业促进乡村发展,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加强县域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扩容升级;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立足补链、强链、延链,加大农业和农产品加工项目招商引资力度。二是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不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强农村道路、供水、用电、网络、住房安全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三是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深化“强乡扩权”改革,健全乡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推广乡村治理清单制、积分制等治理方式;持续抓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整治高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
宁安市小朱家村渔猎节文化活动
六、强化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把“人地钱”要素保障落实到位。乡村要振兴,就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补上乡村建设发展的多年欠账,光靠农村农民自身力量远远不够。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把乡村振兴摆上优先位置,努力调整城乡要素配置结构,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机制。一是扩大乡村振兴投入,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压实市县级政府投入责任。二是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加大乡村振兴信贷投放,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乡村振兴信贷计划,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中长期信贷支持。三是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面向农业农村发展的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四是抓好农村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半篇”文章,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要真正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记者 周静)
原文链接:http://nynct.hlj.gov.cn/nynct/c100013/202203/205c9458eb7748a3babc8bbf590bbe8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7-23小麦抗病早熟的“双效开关...
- 2025-07-22生物炭“双向”发力:破解...
- 2025-07-18植物糖转运蛋白进化与功能...
- 2025-07-182025年全国秋粮病虫害...
- 2025-07-15学习苏门家训 涵养清朗...
- 2025-07-15中央八项规定映初心 清风...
- 2025-07-15东兰县三石镇纳腊村党总支...
- 2025-07-1520项措施护航!山东乡村...
- 2025-07-15南丹县:测报站技术员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