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农民合作社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农村资讯 > 抓好村治理 幸福农家人——富裕县狠抓乡村治理见成效

抓好村治理 幸福农家人——富裕县狠抓乡村治理见成效

发布时间:2022-01-14作者:佚名 来源: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近年来,富裕县以创建全国文明村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载体,探索基层党建全面创新、聚焦特色产业精准发力、围绕新村形态精雕细琢、推进乡村发展治理持续深耕,加快打造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大美乡村。其中小河东村,总人口1677人,全村幅员面积3.5万亩,与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壤,湿地、鱼类、鸟类资源较为丰富,被誉为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2021年被评选为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主要做法如下:

  

  (一)抓牢党建引领,形成“聚民”效应。一是党建阵地建设上,通过建立幸福大院,成立党小组,推动党在农村的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延伸,让村民出门就能看得见党,了解党的政策措施,便捷的活动场所,让村民闲暇时间有了新去处,“蹲墙根、看热闹、搞迷信”成为了历史。二是网格细化管理,融合吹哨报到、综合治理、网上信访三大工作管理机制,村内按照50至100户分为四个片区,由村书记、离任老党员、原村干部等人员担任网格长,通过常态化开展“面对面、访民情”工作,主动作为,为村民办好实事。2021年累计为村民解决问题100余件,代办民医保等事项200余件。 

  

  (二)细化基层自治,筑牢“亲民”格局。一是在村务公开上。切实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村内重大事项均通过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进行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充分调动了党员干部和广大村民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和谐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在村规民约上。夯实一约四会制度。根据小河东村村情实际,村两委及村民代表共同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有效遏制了过去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等陈规陋习,使勤俭持家、邻里和谐的文明乡风深入人心。三是全方位开展村干部工作绩效监督。通过事前参议、事中监督、事后评议的全过程监督,坚持每年对村“两委”在工作推进、便民惠民、纠纷调处、诉求解决等方面取得的绩效,以及村“两委”干部在德廉勤绩方面的表现进行不计名评议,确保监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真正做到“效由民评”。 

  

  (三)加强文化建设,搭建“强民”平台。一是为群众搭建传统道德示范平台。开展了最美富裕人、最美儿媳、幸福之星等评比活动,积极开展“孝心养老基金”工作,通过颁发奖状证书等方式,积极营造尊传统、爱文明、敬美德的氛围,持续转化群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二是推行移风易俗,通过村内红白理事会规范村内红白事,制定运行章程,通过村规民约保证烟酒价格、酒席数量、参与范围等方面节俭合理,已规范举办各类红白喜事36场次,节约费用21.6万元,有效遏制了过去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等陈规陋习。三是丰富文化活动。依托村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文明实践活动,结和党员干部、技术能人、乡贤达人和草根艺人等能人组成的综合志愿者服务团队,每个月组织开展2次接地气、有人气、提心气的文化活动,让全村百姓从“农闲”转换成“农忙”。年初以来,开展了苇帘编织技术大讲堂、最美婆媳、最美庭院评选会、共建美丽宜居小河东等30余场活动,村民们积极参与其中,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不断给脑袋充电,文明实践新风深入走进村民心中。
(四)融合产业发展,创新“富民”举措。一是发展芦苇产业,依托资源优势,通过园区示范引领、基层组织推广、政策奖励支持,发展从事芦苇编织农户67户,户均年增收近8000元,年可消化芦苇2000吨,生产苇帘70万片,产值达400万元,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增收的做法,让小河东村在2020年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荣誉称号。二是发展旅游产业,依托国家4A级景区龙腾温泉度假庄园,开展旅游助农带农行动,成立绿岛种植合作社和喜利特种养殖合作社,流转农户750亩土地,每亩租金500元,吸纳15家农户入社,通过种植绿色蔬菜、水稻和生产饲料,户均年增收1920元。开发服务员、保安、保洁、玛瑙石加工等岗位300余个,优先为54户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人均年收入1.7万元。三是发展集体经济,2021年小河东村集体收入共计194万元。其中,通过下放项目到村收取服务费、发展“菜园革命”、小型稳定规模经营等政策奖补154万元;依靠芦苇、光伏等村内产业收入31万元;机动地、养鱼池、农机设备等资源资产发包、出租创收9万元。
(五)科学规划,构建宜居村庄。一是在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上面,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对全村23条街道共计11.4公里道路进行硬化,安装路灯196盏,栽植各类树木共计7.7万棵,实实在在的做到“硬化、亮化、绿化”。二是利用扶贫资金修建村级公共浴池,目前每周开放一天,已经形成了长效管护机制,解决了村民洗澡难的问题。三是依托扶贫政策进行危房改造,小河东村在脱贫攻坚期间共改造房屋104户,其中新建50户,修缮47户,购买1户,幸福大院6户。同时,村干部与驻村工作队定期对房屋进行排查,发现隐患及时上报,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四是开展厕所革命,完成农户厕所改造279户,其中,对房屋质量较好、接受程度高的农户,改造室内水冲厕所40户;对其余农户,改造了价格便宜、坚固耐用、符合习惯的室外深坑防冻式厕所。五是健全管护机制,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推选了40名保洁员和1名懂业务、负责任的管理员,根据时令变化确定上岗时间,实行“三管一奖一罚”,保持村内整洁有序。
下一步,将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实施村级“领头雁”工程,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深化基层网格员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治理体系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以党风引领村风民风,培育文明乡风,筑牢精神家园。

  


原文链接:http://nynct.hlj.gov.cn/nynct/c100014/202201/1f52b7ac727f429998f9611c8c0d36c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